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使用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单倍剂量与半倍剂量对臂丛神经(brachial plexus, BP)增强MRI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MRI的BP损伤患者39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B组19例。A组使用Gd-BOPTA的单倍剂量0.1 mmol/kg, B组使用Gd-BOPTA的半倍剂量0.05 mmol/kg,两组注射速率为1.5 ml/s,以相同速率注射生理盐水20 ml,应用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和生理盐水全部注射完毕后行3D SPACE STIR序列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对BP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左右两侧BP颈6(C6)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平均信号值(SI)和均方差(SD),根据公式计算左右两侧BP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注射对比剂前平扫BP的SNR为20.723±9.808,CNR为6.626±4.498;B组增强后BP的SNR为35.106±12.264,CNR为15.844±6.634; B组增强后与平扫BP的SNR与CN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增强后BP的SNR为40.665±25.270,CNR为20.2...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半夏厚朴汤(BHT)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经LPS诱导BV2细胞构建神经炎症模型后,分别给予模型组(LPS 100 μg·L-1)、给药组(LPS+1 g·L-1 BHT、LPS+2 g·L-1 BHT、LPS+5 g·L-1 BHT、LPS+10 g·L-1 BHT),空白组同体积DEME培养基给药;同时建立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培养基与SH-SY5Y细胞共培养(LPS-DMEM)系统构建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模型按上分组分别给药。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TNF-α、IL-1β、IL-4、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0 mRNA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Janus激酶2(JAK2)、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激酶B(Akt)、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IκBα)、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增加BV2细胞NO释放,增加TNF-α、IL-1β、IL-6、iNOS水平,减少IL-4、IL-10的含量,增加Akt、NF-κB p65、IκBα、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并引起共培养的SH-SY5Y细胞的凋亡(P<0.01)。与模型组比较,而BHT能显著降低NO、TNF-α、IL-1β、iNOS含量(P<0.01),显著升高IL-4、IL-10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Akt、NF-κB p65、IκBα、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P<0.01)。同时,BHT能抑制LPS-DMEM引起的SH-SY5Y细胞的凋亡(P<0.01)。结论 实验揭示BHT通过调控Akt/NF-κB/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在SH-SY5Y细胞中表现出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通过药理学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注射牛Ⅱ型胶原及弗氏佐剂建立胶原诱导性(CIA)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0.9 mg·kg-1)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5.13、20.52 g·kg-1·d-1)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通过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记录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踝关节病理形态变化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9天起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第15天起足肿胀度及关节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形态功能受损,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1),膝关节滑膜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足肿胀度与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踝关节功能形态明显好转,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显著下降(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膝关节滑膜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负性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从而缓解CIA大鼠体内炎症反应,显著缓解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4.
治疗帕金森病的不同药物对基底节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99mTc -TRODAT 1SPECT显像多巴胺转运体(DAT)和13 1I -epideprideSPECT显像多巴胺D2 受体,研究早期帕金森(PD)病人中用不同药物单一治疗14个月的随访情况。方法:72例早期(Hoehn&YahrⅠ~Ⅱ级)PD患者双盲、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4组,分别给予苯海索6mg·d-1(n =15 ) ;L 多巴制剂(美多巴2 5 0’,每天2 .5片) (n =2 2 ) ;L deprenyl(司来吉兰7.5mg·d-1) (n =2 2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0 .5mg·d-1(n =13 )并随访14个月。分别在基线,随访7和14个月时,进行临床评分,同时以99mTc -TRODAT 1和13 1I -epidepride为配体,应用SPECT功能显像各组患者基底节区DAT和多巴胺D2 受体,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基底节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情况。结果:99mTc -TRODAT 1SPECT显像结果显示,苯海索组和多巴制剂治疗组在治疗14个月后,基底节DAT均显著降低(P <0 .0 5 ) ,司来吉兰治疗组和多巴受体激动剂组在治疗7和14个月后,基底节区DAT虽有降低,但与基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随访14个月时,与对照组(苯海索组)比,仅受体激动剂组患者基底节区DAT值较高(P <0 .0 5 ) ,即减少程度最小。13 1I- epideprideSPECT显像结果显示,随访7和14个月时各组和基线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各组间亦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PD患者中,用多巴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