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比较乳腺癌锁骨上区不同放疗技术甲状腺剂量学特点,并对比其对患者生存期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1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根治术后放疗方案分组,接受调强放疗(IMRT)者纳入IMRT组(n=37),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者纳入3D-CRT组(n=34)。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剂量、甲状腺受量,放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甲状腺保护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MRT组Dmean、CI高于3D-CRT组,Dmax、HI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甲状腺剂量体积V20、V30、V40高于3D-CRT组,Dmin、Dmean也高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后1 d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放疗前下降,CD3+、CD4+均较放疗前升高,3D-CRT组放疗后1 d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失访3例、3D-CRT组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5年。IMRT组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47.06%(16/34)、73.53%(25/34),与3D-CRT组的51.52%(17/33)、78.79%(2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更佳,但甲状腺受量更高且患者放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更为明显;IMRT与3D-CRT对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后两组以香烟烟熏结合脂多糖气管滴注法复制COPD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和血浆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的含量,并取正常电针组、模型电针组大鼠的“肺俞”穴进行即刻电针治疗,观察电针前后大鼠迷走神经放电情况。结果 与电针前比较,正常电针组和模型电针组大鼠电针后颈部左侧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面积和幅度均显著增加(P<0.05) 模型电针组大鼠电针前后颈部左侧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面积和幅度差值显著大于正常电针组(P<0.05)。ACh在外周血浆中含量变化为: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电针组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Ch在BALF中含量变化为:正常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电针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肺俞”穴可使COPD大鼠迷走神经放电增强,并促进肺局部ACh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既往我们虽已报道了皖南地区有大量肺吸虫病例的存在,但在患者的痰液中未检获虫卵,病原诊断殊感困难。1977年5月上海端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一名来自繁昌的7岁男孩,痰检找到大量虫卵而确诊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于1975年4月至1978年5月,在皖南卫氏肺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开展了肺吸虫病皮肤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后尾蚴膜反应、琼脂对流免疫电泳、琼脂双向扩散、间接血凝、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等多项免疫学检验技术。现将应用结果及临床价值报道讨论于后。試验对象皮肤试验普查对象及其他方法的正常对照组,均系皖南卫氏肺吸虫病流行区的工厂职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FND(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与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临床观察的内容包括缓解率[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CR)率],无失败生存(FFS)及毒性反应.56例患者随机分组,FND和CHOP组各28例.FND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1d1~3静脉注射,米托蒽醌10 mg d1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 d1~5静脉注射.平均接受6.7个化疗方案.CHOP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d-1d1静脉注射,阿霉素25 mg·m-2·d-1d1静脉注射,长春新碱1.4 mg·m-2·d-1d1静脉注射和强的松50 mg·m-2·d-1d1~5口服.平均接受7.1个化疗方案.以上两方案均为28 d一次.结果 FND方案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CHOP方案(总有效率82.1% vs 57.1%,CR 53.6% vs 32.1%;P<0.0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FND组为86.7%而CHOP组为66.7%.两种治疗方案的耐受性均较好.结论 FND方案的CR率、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CHOP方案,并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居民环境认知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社会阶层在环境认知与环境保护行为关系间的调节效应。方法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3年数据,选取年龄介于18~60岁的5746例被调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回归分析,探讨居民环境认知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自评社会等级和文化程度的调节效应。结果居民环保行为分为私人领域环保行为和公共领域环保行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民环境认知影响其私人领域环保行为(β=0.18,P<0.001)与公共领域环保行为(β=0.02,P=0.028)。调节效应结果显示,自评社会等级在居民环境认知与公共领域环保行为间具有负向调节效应(β=-0.01,P=0.020),对私人领域环保行为无调节效应;文化水平在二者间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结论环境宣教应重点关注社会阶层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以最大化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应停(沙立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反应停100mg/d开始,逐渐增至400mg/d或不能耐受,持续使用,联合VAD化疗。对照组:常规VAD方案化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接近完全缓解(n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总有效率(ORR)76.7%;对照组nCR1例,PR8例,ORR4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停联合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琛  王玲  舒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681-1682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对照组56例只用TP方案治疗,连用2~4个周期,对比分析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毒副作用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5例慢性肝炎患者通过B超引导进行肝脏穿刺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5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B超引导经皮肝脏穿刺病例活检,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通过B超引导进行经肝脏穿刺手术,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治疗后,痊愈26例(74.3%),有效7例(20%),无效2例(5.7%)。35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者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脏穿刺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安全有效,是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最为安全和有效的一个手段,患者术后通过合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