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六步癌症告知模型(SPIKES)联合集束化护理在胃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0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外科123例胃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SPIKES联合集束化护理.分别采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和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抑郁、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得分为(3.41±2.08)分,GAD-7得分为(4.07±2.39)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抑郁、焦虑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KES联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胃癌病人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促进病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悬吊技术(SET)结合原始点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将9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A组)、对照1组(B组)、对照2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悬吊技术结合腰骶部原始点疗法治疗,B组采用原始点疗法治疗,C组采用常规治疗。3组以3d为1个疗程,于2个疗程之间休息1d,共治疗21d,分别在治疗3、6、21d后比较3组的综合疗效,并记录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3、6d后,A、B组疗效相当(P0. 05),但均优于C组(P 0. 01);治疗21d后,A、B组疗效均优于C组(P 0. 01),且A组疗效优于B组(P 0. 05);治疗结束后3个月,A组复发率低于B、C组(P 0. 05,P 0. 01),而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原始点疗法初期疗效显著,可节约成本,但易复发;而SET结合原始点疗法具有治疗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陈彦  胡金鲁  谢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0):1334-1337
目的探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针刺运动治疗肩周炎的康复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6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运动治疗。观察2组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量表、肩关节活动功能(Melle)评分量表 2个效应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SF-MPQ各项指标及总分与Melle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 < 0.01);治疗前2组SF-MPQ各项指标及总分与Melle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MPQ中的PRI情感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SF-MPQ中各指标及总分与Melle评分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 < 0.05)。结论徒手冲击疗法联合针刺运动可显著提高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下的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9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DNS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8周后,对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长、步速、步频参数;步态时相参数中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步行周期参数;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osture assessment of stoke scale,PASS)量表、Tinnetti(Performance-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量表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E)量表评分数据。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长、步速、步频参数、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Tinnetti评分、PASS评分及FMA评分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67%,对照组为80.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的疗法相较于单一的电针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d,5次/周,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与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指数变化,分析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vs.82.5%,χ2=0.74,P>0.05),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9%vs.37.3%,χ2=5.24,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DMS-FM量表中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粗细运动商(t/t′=4.71、2.54、2.67)与FMFM量表各项目评分(t/t′=4.35、2.74、3.31、2.52、2.15、2.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DMS-FM量表中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商(观察组t=16.67、23.13、6.59,对照组t=7.42、14.81、2.71)与FMFM量表各项目评分(观察组t/t′=12.10、13.51、16.16、12.62、9.64、14.28,对照组t/t′=8.46、12.11、9.26、19.95、12.97、15.79)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改善均有效,但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治疗的总体疗效要优于单一的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