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院发热门诊在18天之内共接诊了1605人次的发热病人,最终确诊为SARS的病人有12例.以下就我院所诊治的发热病人的病因学进行分析,并探讨SARS与常见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及针对不同病因发热的应对措施,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痰瘀相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痰瘀相关"学说,源于中医"津血同源"理论,津血同源是指津液都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痰浊、瘀血分别是津液和血液不归正化(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不仅痰浊、瘀血有相同的病因,而且二者之间又可相互转化、相互胶结,在临床治疗上亦常化痰祛瘀同用.因此痰瘀相关学说及痰瘀互结、痹阻经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下面就痰瘀相关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医痹证是一类临床常见、多发而且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这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临床多呈边缘性、多学科表现,由于对这类疾病认识的不统一性,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并制约临床治疗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研究这类疾病以及从什么途径来研究这类疾病,特别是在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的今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也是痹证规范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文章从基础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医痹证的研究思路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湿安冲剂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Ⅱ型胶原免疫所致大鼠关节炎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观察风湿安冲剂对模型鼠关节肿胀度、胸腺、脾重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结果:风湿安冲剂能降低大鼠关节炎的发病率,减轻模型鼠关节肿胀度、胸腺、脾重,并能降低IL-6水平。结论:风湿安冲剂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痹愈汤、甲氨蝶呤(MTX)对SD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骨破坏、修复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SD大鼠关节炎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剂量、中剂量痹愈汤组,MTX组,造模后10天,开始给药,30天后取双侧踝关节切片进行骨保护素(OPG)mRNA和核刺激因子-KB受体配体(RANKL)m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大、中剂量痹愈汤组和MTX组比模型组和正常组明显上调OPG的平均光密度和计数。其中大剂量痹愈汤组优于MTX组和中剂量痹愈汤组。大、中剂量痹愈汤组,MTX组和模型组均比正常组上调RANKL的平均光密度和计数。结论:中药痹愈汤、MTX通过上调OPG的表达,提高了OPG/RANKL的比例,从而竞争性抑制RANK和RANKL的结合,最终抑制了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延缓关节周围的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消炎镇痛或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进行组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并与西药甲氨喋呤加尼美舒利作对照,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病证结合方法给予中药煎剂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7.5~10 mg(1次/周) 尼美舒利分散片100 mg(2次/日),分别在治疗后第8周随访,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2组疾病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81.5%(22/27),对照组有效率为76.0%(1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0.05)。两组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7.0%(26/27),对照组有效率为76.0%(1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关节肿胀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功能分级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试验组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沉和类风湿因子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证结合中药组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但在改善证候积分、消肿、降低晨僵时间、提高双手握力、降低C反应蛋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是值得提倡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过程中血瘀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健康新西兰兔24只,雌雄各半,体重2.5kg±0.5kg。按照中医病证结合原则,结合现代医学关于RA发病机制的理论研究,模拟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RA特异性自身抗原CCP多肽,在动物体内产生自身免疫过程,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结果:CCP佐剂组血清中具有较高水平的自身抗体,与单纯佐剂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同时血浆中具有较高水平的FPA和D-二聚体,与单纯CCP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血瘀证的表现和微观改变。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若未经适当治疗,最终通常发展为痛风性肾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风湿类疾病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透彻,中西医之间相互渗透对照,亦弥补和发展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中医的宏观辨治和微观病理相结合,病因、病机的客观化定位,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中药药理的深入研究,显示出中医在此类疾病诊治上的优势和广阔前景。但是,中医学在风湿类疾病的研究上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风湿类疾病证候分类的不规范成为制约中医风湿类学发展的瓶颈。辨证分型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的证候分类方法,所以科研成果往往缺乏可比性和重复性,其治疗效果的科学性也很差。因此,风湿类疾病证候的规范化问题应是研究…  相似文献   
10.
妇疏宁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妇疏宁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雌性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假手术组、模型组、妇疏宁组和雌二醇组 ,后 3组手术摘除卵巢 ,3个月后妇疏宁组和雌二醇组分别给以妇疏宁丸和雌二醇治疗 ,治疗 3个月后称重、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雌二醇 ;处死动物取出子宫及双侧股骨 ,右侧股骨进行骨钙磷测定 ,左侧股骨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妇疏宁组骨密度、骨皮质厚度及髓腔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雌二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妇疏宁组大鼠体重、子宫重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0 0 1) ,而与雌二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妇疏宁丸可能通过提高雌激素水平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