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甘草密度效应的研究,揭示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方法:对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甘草个体和群体的物候特性、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甘草酸含量等进行研究。结果:密度对甘草的物候特性及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甘草株高速生期的起止时间随密度增大逐渐提前,速生期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甘草个体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而群体生物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甘草单株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65.02%,19.55%,15.43%,根、茎、叶生物量的RSD分别为0.57%,0.49%,0.76%。较低密度处理的甘草甘草酸质量分数在0.52%~0.59%,而最高密度处理的甘草甘草酸仅为0.29%。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密度与甘草侧枝和地下茎萌发的时间、复叶上的小叶数量、株高和地径生长量、芦头粗度、侧根数量、单株根和枝叶量、单株生物产量及甘草酸含量成负相关,与甘草群体生物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甘草播种苗结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蓉  王文全  翟明普 《中药材》2006,29(2):103-105
施用根瘤菌接种剂后的1年生甘草播种苗观测结果,根瘤形态较为规则,多集中分布在10~20 cm深的根系范围内,平均结瘤率为80%。7月20日和9月20日左右出现两次结瘤高峰。施用N、P、K复合肥后,结瘤数量明显降低。施用根瘤菌接种剂的单株结瘤数量比对照提高77%,种苗的株高、芦头粗度、地下部分干重和总干重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但对甘草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草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变化及生物量分配模式。方法播种后动态测定甘草播种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结果甘草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高和地径速生期的生长量分别占年生长量的63.3%和50.2%。根的生物量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叶和茎的增长速率,7月20日~9月20日是甘草播种苗生物量积累较快的时期。甘草播种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9.02∶17.75∶33.23,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R/T)为0.96。苗高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要大于地径与两者的相关系数。结论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地径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甘草柠条水浸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甘草与柠条种间化感作用的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为甘草柠条复合种植模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甘草和柠条根、茎叶和枯落物的水浸液处理彼此的种子、幼苗和移栽苗。结果:柠条根和茎叶水浸液(1~50 g·L-1)对甘草种子萌发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影响的程度很小。高质量浓度(50 g·L-1)柠条茎叶水浸液对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较大。柠条的枯落物、根和茎叶的水浸液对甘草移栽苗的外部生长和内在质量都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甘草根和茎叶的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但影响的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试验所采用的水浸液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甘草柠条的种间化感作用不明显,彼此之间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志蓉  王文全  翟明普  张锐锋 《中草药》2006,37(11):1711-1715
目的研究甘草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变化及生物量分配模式。方法播种后动态测定甘草播种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结果甘草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高和地径速生期的生长量分别占年生长量的63.3%和50.2%。根的生物量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叶和茎的增长速率,7月20日~9月20日是甘草播种苗生物量积累较快的时期。甘草播种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9.02∶17.75∶33.23,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R/T)为0.96。苗高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要大于地径与两者的相关系数。结论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地径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对甘草光合作用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分对甘草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明确甘草生长的最佳土壤含水量。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置了4个水分梯度。结果:在20%~70%土壤体积含水量范围内,随着水分含量增加,甘草光合速率逐渐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也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量50%时甘草根系及茎生物量最大。在严重干旱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均明显下降。结论:50%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甘草根系生物量的积累,有利于提高人工种植甘草的药材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