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目的观察GFL方案(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FOLFOX方案(草酸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失败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7例FOLFOX方案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应用GFL方案治疗2~4个周期。观察疗效。结果 27例均可评价,有效率为33.3%,其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9例(33.3%),稳定11例(40.7%),进展7例(25.9%),中位生存期5.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但均为轻度。结论 GFL方案治疗FOLFOX方案失败的晚期胃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与人体最接近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方法 根据前期研究的方法即结合内因湿热和免疫复合法诱发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大鼠证候学、结肠病理学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变,判定造模是否成功.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嗜睡懒动、蜷缩,饮少纳呆,精神萎靡,毛发疏松粗糙、晦暗无光泽,腹泻及血便明显.DAI、病理学评分、MTL、GAS、COX -2、IFN - γ、VCAM -1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加免疫复合法可以构建出理想的湿热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消化内科教学是医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临床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后归纳为以下几点:(1)带教教师监督下的学生首诊制;(2)结合病例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查房;(3)网络资源的应用;(4)标准化患者系统的建立和应用;(5)基础内镜观摩;(6)病历书写培训及出科考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榆升白片防治结直肠癌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后免疫功能下降的作用。方法7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化疗开始后,实验组患者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患者不预防用药。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3+T细胞和CD4+T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3+T细胞和CD4+T细胞化疗过程中均下降,其中对照组患者下降较实验组明显(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有防治FOLFOX化疗后中性粒细胞、CD3+T细胞和CD4+T细胞下降的作用,保护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符合国情的第二版慢性病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 QLICD-IBS(V2.0)的特异模块的条目。方法运用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构建出条目池,并对条目进行初步评价、修改和筛选形成初步量表。随后,分别抽取 2020年 11月至 2021年 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0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4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医生重要性评分、相关系数法、变异度法、因子分析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 5种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结合专家讨论对条目进行再次筛选。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讨论后,最终选定 13个条目为 QLICD-IBS(V2.0)量表的特异模块,包含疾病症状、治疗副作用及心理生活影响 3个侧面。结论 QLICD-IBS(V2.0)量表的特异模块是严格按照量表开发和筛选步骤和方法完成的,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地榆升白片防治结直肠癌病人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三组病人均接受FOLFOX方案化疗。自第一周期化疗开始前2周,实验组A病人持续口服地榆升白片至总化疗疗程结束后3周;实验组B化疗开始后持续口服地榆升白片至总化疗疗程结束后3周;对照组不预防用药。治疗过程中监测血象变化。结果三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在化疗过程中均有下降;其中,对照组病人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最明显,实验组A、实验组B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组病人间血红蛋白无明显下降。结论地榆升白片对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后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有保护作用,化疗前开始用药与化疗开始后用药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免疫学机制及中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样脓血便、里急后重。近年来东欧、南美、亚洲等低发地区的发病率有大幅增加的趋势。UC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与环境、微生物感染、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在UC发病机制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中医学对其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对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CG(V2.0)的条目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QLICD-CG(V2.0)量表,对163名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估。利用Multilog 7.03软件进行项目反应理论分析得出每个条目的难度、区分度系数和信息量,同时结合经典测量理论分析的4种统计方法来评价条目质量的优劣。结果 CTT结果显示,除了3个条目(GPH3、GPS3、CG11)外,剩余条目都符合4种统计学方法至少满足3种的标准;IRT结果显示,所有条目的难度系数都在-6.42~4.36,而且随着难度等级(B1→B4)增加呈现出单调递增的趋势,所有条目的区分度都在1.37~1.69,所有条目的平均信息量都在0.356~0.780。39个条目中,37个条目的性能良好,2个条目(GPH3、GPS3)需要优化。结论 QLICD-CG(V2.0)量表的大部分条目的性能较好,但少数条目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的菌体量。方法 :对C57BL/6雌性小鼠分组灌胃,单次灌胃组予1×10~9CFU灌胃一次,灌胃后0、2、4、6、8、10、12、16、20、24 h收取粪便;连续灌胃组同等剂量连续灌胃3周,灌胃的0、7、14、21、24、28 d取粪便,提取DNA后检测菌体情况。结果 :整体菌量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次灌胃组在0 h、灌胃2h后未检测到,4 h后开始逐渐升高,10 h菌量达到最高峰为6.0×10~7 CFU/g粪便,之后菌量逐渐下降,灌胃12至16 h区间下降幅度最大;连续连续灌胃组灌胃1周后菌体量达2.0×10~7 CFU/g,2周后上升至1.0×10~8CFU/g,3周后菌量增加不明显,说明灌胃2周后达到平台期,两组分别于24 h和停止灌胃1周后菌量明显下降。结论 :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的给药周期至少需要2周,如果要维持此菌的治疗作用,需要持续给药,使体内的有效菌量维持在平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