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腘动脉损伤修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报告腘动脉损伤25例治疗修复的体会。方法对23例腘动脉损伤患者采用端端吻合或大隐静脉移植Ⅰ期重建血液循环,2例无法修复者予以截肢。结果20例成功重建血液循环,功能恢复良好,3例由于缺血时间较长,出现肌肉坏死,但成功保肢。结论腘动脉损伤保肢及功能恢复取决于肢体缺血时间、合并伤的严重程度、修复的技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于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至2年,VAS评分、腰腿疼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腰腿疼评价标准,优1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对于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典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5岁~55岁,平均36岁,26例患者均行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L4/5间盘突出12例,L5/S1间盘突出8例,L4/5,L5/S1间盘突出6例。采用后路双侧半椎板切除,RF系统(20例),USS系统(6例)内固定及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5个月,26例患者中,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8%,结论:后路双侧半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彻底切除椎间盘组织,保留棘突、小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等结构,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重建下腰椎稳定,操作方便,费用适中,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治疗170例2~3个间隙典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单纯减压探查,40例髓核摘除。70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40例行髓核摘除加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156例获得1a~5a随访(平均2a),优80例,良70例,可20例。内固定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发生。结论: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手术治疗方式多样,本组病例根据条件采取不用术式,重点以植骨融合为主,条件许可行内固术,优良率88.23%,手术操作简便,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选择不同的手术固定方法所得到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05年8月至2011年1月入院的82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采取不同的手术固定方法治疗,操作中有19例选用拉力螺钉结合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为甲组,20例选用锁定钢板为乙组,18例选用逆行髓内钉为丙组,25例选用髁支持钢板为丁组,评价4组病例的膝关节功能并观察治疗情况.结果 针对A型骨折病例,4组的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治疗情况无差异性(P>0.05);针对C型骨折病例,乙组膝关节功能较甲组强、治疗情况较甲组理想(P<0.05),甲组膝关节功能较丙组强、治疗情况较丙组理想(P<0.05),丁组膝关节功能较丙组强、治疗情况较甲组理想(P<0.05).结论 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选择锁定钢板最佳,股骨髁支持钢板次之,基层医院可根据经济情况选择使用锁定钢板或股骨髁支持钢板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此次临床研究,主要观察和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治疗老年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9年6月份至2012年1月份收治的21例老年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有13例为女性患者,8例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0岁到82岁,平均年龄为68.7岁,使用DEXA进行诊断,均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并根据Neer分类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类,其中二部分骨折患者有5例,三部分骨折患者有13例,四部分骨折患者有3例。手术治疗后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定系统进行评定。观察和统计患者术后满意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到10个月的随访,21例患者无1例出现漏访。结合Neer评分标准,在此次的临床研究中,有11例患者为优,有7例患者为满意,有3例患者为不满,总满意度达85.7%。结论经过此次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老年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固定效果较为可靠,能够为患者提供早期的功能锻炼,患者对术后的功能恢复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医学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方法:搜集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0 d、90 d的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窗手术比较,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为突出,术后康复效果佳,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使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使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脱位按Tossy分型[1],III型24例,II型2例。结果本组26例平均随访23.5个月。术后创伤性关节炎3例,关节僵硬1例。无伤口感染。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恢复肩锁关节的微动方面,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 ~ 75岁.滑脱部位:L4-5 28例,L5~S112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峡部裂型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治疗后12例评分改善率为93.8%,15例为87.5%,8例为81.3%,5例为75.0%,平均改善率为86.6%,均达显效.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柏锋  罗雨桥  邓思然  李兴 《吉林医学》2012,33(9):1947-1948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板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腰椎真性滑脱症的32例患者,给予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术治疗,通过3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可以发现,腰痛症状消失的患者28例,下肢麻痛症状消失者26例,无间歇性跛行。通过复查X线片显示重建椎板及椎间骨全部愈合,未出现愈合不良及内固定松动的情况。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板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明确,是腰椎真性滑脱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