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们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恶性血液病进行降钙素基因异常甲基化研究 ,旨在探讨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从而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一个可靠的基因标志。一、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根据FAB标准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3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5 1例 ,其中慢性期 32例 ,加速期 8例 ,急变期 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 0例 ,其中难治性贫血 (RA) 6例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涛  辛晓静  管洪在 《山东医药》2010,50(13):109-110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约占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该病通常起自一种被称为“意义未定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的浆细胞克隆增生,早期并无临床症状,随着MGUS的病情进展逐渐发展成为骨髓瘤或其他相关恶性肿瘤。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缓解率、无病生存率均有较大提高,其诱导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均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3.
李波  吴春梅  管洪在  李萍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5):405-406,409
目的探讨染色体分析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分类、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PD病人骨髓,采用R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核型,并对部分病人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59例MPD病人中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69.18%,其中12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中,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85.25%(104/122),37例初诊为其他类型的MPD病人中,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16.22%(6/37)。CML慢性期病人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的比例为14.42%,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比例为61.1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2χ=15.228,P〈0.01)。CML病人应用伊马替尼治疗与骨髓移植治疗后Ph染色体转阴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染色体分析对MPD的分型、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额外染色体异常的出现与CML病人的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抑制基因Livin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Livin 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病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1例不同时期AL病人白血病细胞Livin mRNA的表达水平,以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AL病人白血病细胞Livin mRNA 阳性表达率为53.7%.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Livin mRNA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53.6%,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0.0%)(P=0.035、0.017).初治和复发AL病人白血病细胞Livin mRNA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8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5、0.004).缓解组病人L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为15.4%,明显低于初治组和复发组(P=0.004、0.030),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50×109/L的初治白血病病人Liv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77.8%,7/9)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50×109/L的初治病人(25.0%,3/12)(P=0.022),其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后者(T=6.50,P<0.05).结论 Livin mRNA过度表达参与了AL的发病,可作为AL的诊断、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Livin mRNA表达在AL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或) 抗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AL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可作为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干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区微量注射ghrelin对摄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给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6只大鼠,行DVC区埋管手术,术后恢复7 d.7 d后给药组大鼠DVC区微量注射20 pmol的ghrelin,正常对照组大鼠DVC区微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给药后1、2、3 h取大鼠下丘脑提取RNA,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NPY)及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RP)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给药组大鼠给药后1、2、3 h下丘脑NPY mRNA和AgRP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79~9.12,P<0.05).给药组大鼠给药后2 h下丘脑NPY mRNA和AgRP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给药后1 h及3 h组(F=16.55、10.45,q=3.89~4.45,P<0.05),但给药后1 h与3 h下丘脑NPY mRNA和AgRP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作用于大鼠DVC区的ghrelin可能通过下丘脑弓状核NPY、AgRP神经通路促进摄食活动.  相似文献   
6.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大学医学院在进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坚持课程体系改革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培养,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特点,选取贵州4个典型喀斯特山地为研究区进行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4个研究区共获得的大型土壤动物分别隶属于3门8纲21目,共2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4类(占总个体数的10%以上),分别是鞘翅目(占19.7%)、腹足纲(占17.86%)、蚁科(占17.03%)、蜘蛛目(占11.69%)。(2)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依次是荔波〉毕节〉清镇〉花江;荔波研究区采集到20个类群,该区土壤动物类群组成相对完整,可以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参照标准。土壤动物个体数依次是荔波〉清镇〉毕节〉花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与类群数同样的结果:荔波〉毕节〉清镇〉花江。喀斯特生态环境因子的改变对腹足纲、蜘蛛目、带马陆目等类群的组成结构和数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作为喀斯特生态退化程度的指示种。(3)相似性分析表明,毕节研究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荔波最相似,生态环境较好,清镇次之,花江最差,同时也与其石漠化等级程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karos6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ALL病人进行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再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Ikaros6基因的表达,基因测序确定Ikaros6基因突变的位置及类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初诊及缓解病人Ikaros6mRNA的表达,并通过临床随访观察不同病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95例ALL病人中有45例Ph染色体阳性,50例Ph染色体阴性;在Ph染色体阳性和阴性病人中分别有13例和2例表达Ikaros6,差异有显著性(χ2=11.03,P〈0.05)。健康对照组均未检测到Ikaros6基因的表达。表达Ikaros6的病人基因测序均显示IKZF1中外显子4~7的缺失。初诊病人Ikaros6mRNA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病人(t=4.054,P〈0.05)。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络氨酸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有Ikaros6基因表达的病人其缓解率明显低于未表达该基因病人(χ2=6.20,P〈0.05);未表达Ikaros6基因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TKIs治疗的缓解率明显高于VDCP治疗方案(χ2=5.43,P〈0.05)。表达Ikaros6的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20个月平均累积复发时间明显短于未表达Ikaros6病人(Waldχ2=13.72,P〈0.05)。结论 IKZF1外显子4~7缺失导致Ikaros6基因在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中高表达,表达该基因的病人对TKIs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TKIs和VDCP方案对于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TM、PC抗原和D-D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 (TM)、蛋白C(PC)抗原、D 二聚体 (D 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 12例健康体检者及 2 2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和D D含量进行检测。③结果 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血浆TM、D D升高 ,PC抗原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3.5 0 9~ 6 .0 77,P <0 .0 1)。缓解后 ,血浆TM、PC抗原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血浆D D含量比化疗前有明显降低 (t=5 .0 99,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t=3.5 0 9,P <0 .0 1)。④结论 急性白血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 ,血浆TM、PC抗原和D D含量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肖承教授在60余年的中医妇科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我们随师临诊,受益匪浅,现将肖老经验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