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程善廷  杨钦河 《新中医》2019,51(1):59-62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移精变气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谷维素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炙甘草汤联合移精变气法。2组均治疗2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联合移精变气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能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2.
程善廷  李俊 《广州医药》2023,(12):101-104
李俊,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年,尤擅长经方“峻剂轻投”治疗疑难杂症,主张根据病情需要,从小剂量用起;根据脾胃功能,以小剂量取效;根据慢性病的特点,以小剂量调治;根据个体差异,以小剂量获效;并注重杂合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黄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7d,对治疗前后相关临床资料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情况及临床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加味麻黄汤联合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在岭南地区较为多发,其临床表现具有地域特征。杨钦河教授强调岭南地区乙肝后肝硬化多以湿热疫毒侵袭,肝失条达,脾不健运,湿热蕴结,气滞血瘀,邪毒久羁,肝肾亏虚为其病因病机。在临床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杨教授强调中西医结合,西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中医治疗方面重视疾病的分期论治,注重标本兼顾,调燮脾胃,扶正驱邪;在疾病早期清利湿热为主,兼以疏肝健脾、软坚散结;在疾病中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并重,兼以清热调肝健脾;在疾病后期以健脾养肝补肾为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辅。同时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叮嘱患者要调畅情志,注意起居饮食和劳倦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吴茱萸汤对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吴茱萸汤,2组疗程均为4周;对2组的临床疗效、HP根治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96.7%,对照组为70.0%,2组HP根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吴茱萸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较单用西药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利三焦法合中药药氧鼻吸入治疗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呋塞米片20mg口服,每日1次;头孢地嗪钠2.0g,每12小时1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小柴胡汤、木防己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加桃仁化裁口服联合中药(鱼腥草清热利咽合剂)药氧鼻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入院后第1天及治疗2周后的肺功能测定(FEV1/FVC、FEV1)、动脉血气分析及CRP、NT-proBNP、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试验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CRP、NT-proBNP、血清总IgE、肺功能测定(FEV1/FVC、FEV1)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利三焦法合中药药氧鼻吸入治疗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熄风振颓煎联合时辰干预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中风的西医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熄风振颓煎口服,并以时辰干预法对患者进行养生指导。2组治疗2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NIHSS治疗第12周、第24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第12周、第24周组间NIHS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BI治疗第12周、第24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第12周、第24周组间B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1月内复发1例,1~3月内复发1例,3~6月内复发1例,共复发3例,复发率7.5%;对照组1月内复发5例,1~3月内复发2例,3—6月内复发2例,共复发9例,复发率22.5%。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5%,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中风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7.5%,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中风死亡2例。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熄风振颓煎联合时辰干预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二级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薄氏腹针治疗偏头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制定的诊断标准,对40例偏头痛患者用薄氏腹针治疗。以McGill简化疼痛量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为评价指标,对患者头痛症状改善进行评分,观察即刻疗效。结果:经薄氏腹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92.5%,治疗后平均起效时间7.3min。结论:薄氏腹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