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氏志贺菌196株血清型分布及药敏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北京市2003~2004年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分布和药敏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经大便培养筛选出196株福氏志贺菌,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血清型。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病原菌耐药性。结果在196株福氏志贺菌中,F4为优势血清型,有106株。总的药敏结果耐药性氨苄青霉素最高,复方新诺明次之;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三代头孢菌素、磷霉素耐药性低。结论2003~2004年北京市福氏志贺菌血清型以F4为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仍是最有效的抗生素之一,但有一定耐药性。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无效,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或磷霉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胸片特点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于2020年1月20日-2月5日期间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患者胸片特点及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结果共收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44例,患者均多次拍摄DR胸片并进行血清铁蛋白化验。入院时DR胸片阴性率40.91%(18/44),阳性率59.09%(26/44);血清铁蛋白升高率56.82%(25/44),正常率43.18%(19/44)。DR胸片阳性组血清铁蛋白升高率69.23%,高于DR胸片阴性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DR胸片可用于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病变,尤其是重症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提示患者DR胸片异常。  相似文献   
3.
4.
水痘、麻疹、风疹3种传染病的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路径在水痘、麻疹、风疹3种传染病治疗中的实际效果分析,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传染病科实情的传染病临床路径设计、组织和实施办法,评价临床路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9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收治的水痘、麻疹、风疹3种传染病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组),选取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上述3病种患者作为对照组。临床路径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的诊疗流程进行诊疗,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诊疗程序实施诊疗。比较2组在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水痘、麻疹、风疹3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临床路径组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在水痘、麻疹、风疹3病种中能显著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般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激活期、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等^[1]。目前仍不能根据乙肝病毒学和免疫学特点正确预知CHB患者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199株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类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03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类型及其药敏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9月门诊收治199例大便培养阳性的腹泻病例.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病原耐药性.结果在199株腹泻病原菌中,副溶血弧菌占首位,其次为志贺氏菌.总的药敏结果耐药率以氨苄青霉素最高,对氟喹诺酮类抗菌素、三代头孢菌药物、磷霉素耐药率低;敏感率均在92.5%以上.结论副溶血弧菌是2003年5~9月间最常见腹泻病原菌,志贺氏菌次之.在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仍是最有效的抗菌药物,并且服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I型(HIV-1)在肝组织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HIV/艾滋病(AIDS)病人发生肝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先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IV/AIDS病人肝组织病理切片中的HIV-p24抗原和HIV-1核酸。结果14例HIV/AIDS病人肝切片组织的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均检测到HIV—p24抗原。所有切片组织的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有HIVRNA阳性表达,其中4例标本的肝细胞浆内有HIVRNA表达。结论HIV-1可能在肝脏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复制表达,并引起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重症肝病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不断增强,了解其耐药性对于选择有效抗生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非常必要。现分析2008年1月-12月院内感染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治疗,总结规律,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治的5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青年人群,平均(22.2±5.6)岁,主要症状包括发热54例(96.4%)、乏力34例(60.7%)、咽痛44例(78.6%);主要体征为淋巴结肿大46例(82.1%)、脾大40例(71.4%)、肝肿大14例(25.0%)、皮疹14例(25.0%)。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 41例(73.2%),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51例(91.1%)。肝功能异常者56例(100%)。EBVIgM和EBVDNA阳性率高,分别为89.3%和61.2%。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多见于青年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发热持续时间长,早期易误诊,检测EBVIgM和EBVDNA对早期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在水痘患者诊疗护理中的可行性,建立完善有效的水痘患者诊疗护理临床路径,为实施传染病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126例水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诊疗护理工作,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满意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健康教育知晓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率由91.5%提高到9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诊疗护理水痘患者,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护理质量,临床路径在传染病单病种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