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瘀血是血液淤阻于经脉内外的一种病理产物,它是机体遭受某种致病因素侵袭后,在病变过程中产生的。瘀血在机体内停滞可呈现多种临床症状,此就是瘀血证。因此,中医常把瘀血列为致病因素,即邪气。但严格地说,它属于第二病因,所以在辨证时,还要探求致瘀的第一病因。关于瘀血的名称、中医古籍中还有许多名异实同的称谓。如《灵枢、水胀》称为“恶血”,《素问、调经论》称为“留血”、《伤寒论》称为“蓄血”,《金匮要略》称为“干血”,《巢氏病源》称为“积血”。后世亦有称为“死血”、“败血”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2.
“药不瞑眩,厥疾勿瘳”,语出《书经》。其意为服药后,若人体没有明显的反应,则疾病难以被治愈。我们体会,虽服药愈病并非均有明显反应,但若药后有较明显反应者常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三案,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晚清医家雷丰,字少逸,浙江衢县人。从父习医,承袭家学,以医名于衢。他谨志其父“一岁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于治时病之法研究于平日,则临证未免茫然无据”之言,乃历览诸家之书,引伸触类,渐有心得,集几十年治疗时令病的经验,于1882年  相似文献   
4.
血瘤治验1例     
<正> 刘××,男性,70岁,工人。1974年5月1日初诊。颈左侧血瘤已60多年,初形小,渐增大,至患者成年时,血瘤已如鸡卵,至今无变化。我院肿瘤科诊为血管瘤,劝其往上海治疗,患者不去,故转来中医科。临床证见颈左部血瘤大如鸡卵,质地软硬相间,固定不移,无痛痒。伴有头痛、目胀目赤、呼吸气臭、口苦而干、胁肋胀痛。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力。病由肝胃热毒上攻,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相似文献   
5.
<正> 针刺结合月亮的圆缺进行,是《内经》首次提出来的针刺重要原则之一。《内经》作者应用当时仅有的天文气象学知识,对天体中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月亮的盈亏不仅与地球表面的海水潮汐直接相关,而且对人体生理和发病、治疗也有影响。据此,《内经》提出“因天时而调血气”的针刺原则,规定在针刺时机、补泻手法和针刺次数等方面,都必须做到因时制宜。恩格斯曾经指出:“自然界整个运动的统一,现在已经不是哲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内经》阐明的月亮的圆缺与人体生理、发病的关系以及据此制定  相似文献   
6.
<正> 医德,指医生的思想、信念、品德、言论、行为以及对医术的看法、学医的宗旨等等。古代医学家关于医德的论述,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珍贵的精神财富,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文明、表明了古代医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在当前强调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候,重温一下古代医学家关于医德的教导,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失眠,中医亦称不寐、不得眠、目不瞑。本文仅从经治的内伤因素引起的七例失眠验案,探讨其辨证论治,并加以评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所载温经汤,历代医家一致推崇为调经之祖方,可以通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不孕等多种妇科疾患。今就笔者学习和应用该方的点滴体会、略述于后,以供参考。一、温经汤的主证和组成本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方证及药物组成,抄录如后: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  相似文献   
9.
<正> 《伤寒论》一书,主要讨论寒邪中人,病从寒化,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的各种寒性病证,并据此论述温法的运用。温法是指运用温热性方治疗寒性病证的各种方法,归纳如下。温散法 1.辛沮解表:风寒外袭,太阳首当其冲,最先为病,当此之时,唯以散寒为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可见二方证的共因是外感风寒之邪,都表现有恶风寒,身疼痛,脉浮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由于这种发热只是  相似文献   
10.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地大物博,中草药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我省皖南山区,群山起伏,树木丛生,如黄山、九华山等大山,中草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个打不掉、炸不烂的天然药库。为了推广、使用和继承发展民间验、便、廉的单方草药,普及中草药防治疾病的经验。促进中西医结合,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交流、学习、使用群众中应用中草药的宝贵经验;促进农村卫生面貌,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光辉指示,我们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