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1993年3月~1994年12月采用电切加免疫治疗尖锐湿疣48例,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18~49岁,病程1~6个月。男性皮损以冠状沟、包皮内、尿道口、肛周为主;女性以大小阴唇、阴道口、会阴、肛周为主。皮损形态多数为乳头状、菜花状,少数为蕈样。皮损总数469个,平均9.7个。  相似文献   
2.
例1 男,48岁。因消瘦、乏力及右腋下肿块7个月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于2002年7月收入院。在外院曾行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淋巴结结核,接受抗痨治疗6个月,效果差。体检:轻度贫血貌,右锁骨上扪及4枚肿大淋巴结,黄豆粒至花生米大小,活动,质韧,无压痛,右腋下扪及肿大淋巴结,3  相似文献   
3.
268例高危新生儿颅脑超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4月~1991年5月对268例高危新生儿常规做颅脑超声检查。阳性发现87例(32%);其中脑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66例(76%)。仅一例同时有产伤因素。早产儿与足月儿出血分别为67%及22%。早产儿多表现为脑室管膜下出血,足月儿则以脉络丛出血为多。临床分度与超声结果符合。胎儿期发生了出血者临床表现可呈轻度而超声分级可达Ⅳ级。认为凡有围产期缺血缺氧者无论早产儿或足月儿均应常规做颅脑超声检查,尤其对临床无症状者更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的疗效.方法将 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 35例)和对照组( 33例).早期康复组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法和 Bobath技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为 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1个月后早期康复组 Barthel指数评分( 67.8± 5.2)和肢体运动功能积分 (38.4± 2.6)均有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 (41.5± 4.9和 25.7± 2.1)(t=2.786~ 3.689,P< 0.01).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运用运动再学习方法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索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ITP)诊断特异和敏感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 (MAIPA技术 )并加以改进 ,对比检测血小板洗脱液和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结果 AITP患者血浆游离抗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 Ⅲa、GPⅠb Ⅸ )抗体总阳性率为 38.89%(5 4例中 2 1例 ) ,洗脱血小板表面抗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 Ⅲa、GPⅠb Ⅸ )抗体总阳性率为 6 8.5 2 %(5 4例中 37例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校正 χ2 =19.39,P <0 .0 0 5 )。原发AITP组血浆游离及洗脱血小板表面抗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 Ⅲa、GPⅠb Ⅸ )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与继发性AIT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ITP患者血小板数量与自身抗体滴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MAIPA法检测血小板洗脱液中抗血小板糖蛋白抗体在AITP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高度特异性 ,且敏感性较血浆抗体检测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其病理机制主要是体内产生了针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膜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自身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或生成减少。ITP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大多由血小板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7.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是由B淋巴细胞克隆异常增殖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细胞具有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的功能.本研究对2例WM患者的诊断经过及形态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例患者的细胞学检查均发现特殊的"泡沫状细胞",其细胞化学染色具有淋巴细胞的特征,而不具有单核巨噬细胞或脂肪细胞的特点.结论:本文所描述的细胞为印戒样淋巴细胞的特殊亚型,可以将其描述为"宝石镶戒样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8.
气囊导尿管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囊导尿管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116023)孙冬青,崔文,范红卫大连市妇产医院(116011)秦平,宋丹气囊导尿管(硅胶)的设计原理为导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充气后可固定导尿管于设计位置,临床上常用于男性前列腺摘除术后,牵拉固定,起压迫...  相似文献   
9.
B超诊断子宫峡部妊娠及术后并发血肿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超诊断子宫峡部妊娠及术后并发血肿一例报告北京妇产医院(100006))秦平,吕恩范患者,39岁,孕4产1,有剖腹产史。因闭经41天,外院B超诊为宜颈妊娠而来我院,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所见:子官前位,宜体上半部大小为4.6cm×5.0cm×3.8cm...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 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一般认为,该病是由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所致。而近年还提出了自身抗体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吸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的新理论。此外,ITP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近来也已取得重要进展,欧美相继制定了IT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文主要探讨成人ITP的规范化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