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成人单肺通气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以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C、D 4组,各12例,其中A、B、C 3组在麻醉诱导前均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泵注,剂量分别分0.2,0.4,0.6μg/(kg·h),并分别以0.2,0.4,0.6μg/(kg·h)维持到手术结束,术前给予参附注射液1.5 mL/kg 30 min内输注,D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输注;观察比较4组在诱导前10 min(t0)、插管时(t_1)、单肺通气30 min后(t_2)、单肺通气1 h后(t_3)、拔管时(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的氧合指数p(O_2)/Fi(O_2)及麻醉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B、C 2组t_1、t_4时点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D组(P均<0.05);B组t_2、t3时点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C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结论在成人单肺通气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0.4μg/(kg·h)联合参附注射液泵注,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TEAS对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双穴组、多穴组,每组68例。多穴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 TEAS足三里、天突、膻中、中脘、太冲、内关至术毕,双穴组仅TEAS足三里、内关,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电刺激。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情况;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监测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以评价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术后6、24 h,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多穴组优于双穴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多穴组优于双穴组(P<0.05)。术后1、2 d,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内关穴在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手术结束采用TEAS内关穴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最高值、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值;统计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的用量。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胸腔探查时(T2)、肺叶切除时(T3)、肺叶切除后30min(T4)、肺叶切除后60min(T5),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胸腔引流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ETCO2最高值、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SpO2最低值高于对照组(P<0.01)。T1~T5时,观察组患者MAP、HR及血清Cor、N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