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表面活性剂CMC的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活性剂CMC的测定及应用陈振江(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王绍芬(武汉电池厂430014)介绍6种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简称CMC)的方法。讨论各测定方法在不同种类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目的在于通过CMC测定,为药物生产选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及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标准。1问题的提出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过程中,常用加一定量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以解决药物的增溶、乳化、润湿、分散、起泡、消沫及有效成分的提取等问题。例如:中药外用膏..  相似文献   
2.
惠城区部分市售食品的微生物学质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惠城区市售食品的卫生状况。方法:于2005年1月~5月对惠城区6类食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6类食品(饮料、凉拌菜、糕点、灌肠类、酱卤肉类、果脯)的超标率分别为7.70%、47.06%、13.34%、11.11%、40.00%、6.25%。除饮料和果脯外其余食品均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6.12%。结论:凉拌类和酱卤肉类食品的污染较严重,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比较浓度为0.10%的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和聚硅氧烷微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将防腐剂稀释,浓度分别为0.1、0.2、0.4、0.6、0.8、1.0、1.5、2.0、2.5、3.0、3.5、5.0g/L,确定最小抑菌浓度;采用一次加菌28d的微生物防腐挑战试验比较三种防腐剂抗细菌和抗真菌的能力,采用比浊法考察防腐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动力学曲线。结果 1.0g/L的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和聚硅氧烷微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00%,91.16%,84.66%;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g/L(抑大肠杆菌)和0.8g/L(抑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次加菌28d的微生物防腐挑战试验结果显示,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顺利通过了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测试,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通过了抗真菌测试但未能通过抗细菌的测试,而聚硅氧烷微乳液均未通过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测试;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能较长时间将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结论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对化妆品污染中的常见菌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