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该针刺手段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VD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总积分、血清学指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变化情况;同时记录针刺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证候总积分、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及BDNF、VEGF、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MMSE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感染、折针、断针等情况发生.结论卒中后VD经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更好更快改善,血清学指标恢复好,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明显提升,且无感染等风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共7个数据库,纳入中药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纳入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1296例受试者,干预组649例,对照组647例。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药组和中药组干预在改善PSCI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上均优于西药组,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在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对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也有一定疗效,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本文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建议后续开展高质量的RCT来研究中药治疗PSCI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易化技术结合体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结合体针组(A组)55例、单纯康复组(B组)53例、单纯体针组(C组)52例。所有患者均按急性期常规处理,B组同时采用易化技术疗法,C组同时采用传统体针疗法,A组采用易化技术结合体针治疗。3组病例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以简式Fugl-Meye(rFMA)评测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Barthel指数(BI)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6周后,3组FMA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其中A组的FMA及BI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易化技术结合体针疗法能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2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4例,均行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等穴位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PI)、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BDNF水平均升高,Hcy和hs-CRP、CPI及血清VILIP-1、GFA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有效改善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临床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眩晕为临床的常见病症,在对患者的治疗中,西医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的治疗具有属于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主要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探究中医治疗眩晕的研究进展.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对眩晕的研究以及对眩晕治疗方式的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眩晕症患者的中医治疗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易化技术结合体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结合体针组(A组)55例、单纯康复组(B组)53例、单纯体针组(C组)52例.所有患者均按急性期常规处理,B组同时采用易化技术疗法,C组同时采用传统体针疗法,A组采用易化技术结合体针治疗.3组病例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阳和汤方结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型)临床效果。方法 将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型)患者(2017年6月~2021年12月)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控制血糖,口服甲钴胺及维生素B1),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阳和汤方及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次症、舌脉)变化、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比对照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SS评分、IL-6及NF-κB水平、腓总神经与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组患者TCSS评分、IL-6及NF-κB水平、腓总神经与胫神经感觉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麻黄附子细辛汤结合平衡针刺法治疗偏头痛阳虚寒凝证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1年3月-2022年5月本院91例偏头痛阳虚寒凝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45例与中西医结合组46例。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结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平衡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 采用VAS量表评估头痛程度, 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评估头痛对生活的影响程度;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5-羟色胺(5-HT)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记录不良反应, 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2.22%(37/45)、中西医结合组为95.65%(44/4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 P=0.04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头痛欲裂、喜裹头、小便清长、四肢发冷积分低于西药组(t值分别为18.49、22.29、21.31、27.49, P<0.01), VAS、HIT-6评分低于西药组(t值分别为23.20、9.33, P<0.01)。治疗后, 中西医结合组5...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