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学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940-2941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联合格列关脲模拟生理胰岛素释放模式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T2DM的优化方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平行原则,对严格筛选的78例T2DM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那格列奈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格列关脲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最高血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餐后最高血糖、2h BG、HbA1C降低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那格列奈与格列美脲联合用药,模拟生理胰岛素释放模式,治疗T2DM的疗效优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芩生长特性和药材产量的地理变异格局,探讨地理变异格局形成的生态学机制,为黄芩的优质高产栽培生产实践中的良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于采挖前测量株高、株幅、节间长度、一级分枝数和地径,在采挖黄芩药材后测量根长、芦头直径、距芦头10 cm处直径、总侧根数(个)、和根鲜重(g),并用烘干法测其根干重。结果:(1)纬度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根鲜重呈显著负相关,地径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2)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面气温均与芦头直径、距芦头10 cm处直径、根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年蒸发量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均与黄芩根距芦头10cm处直径呈显著负相关;(3)株幅、一级分枝数、地径3项指标与黄芩药材的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根长、芦头直径、距芦头10 cm处直径、根鲜重与黄芩药材的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黄芩的生长特性和药材产量存在极为显著的地理变异,种源产地的气温因子是黄芩生长特性和药材产量地理变异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黄芩(子代)药用成分含量的遗传差异,该研究通过随机区组设计布置黄芩种源试验,于生长3年后采挖药材,经统一干燥处理后,采用HPLC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种源黄芩(子代)中所含黄芩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黄芩素的变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2)聚类分析显示:以距离5.0为划分标准,河北承德地区种源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种群,而其他2个种群地域跨度较大,说明黄芩的药用成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地理变异。该研究为优质黄芩栽培的种源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紫衫醇+卡铂常规化疗,观察组于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两组信号通路分子(包括AKT、PI13K、MAPK、ERK1、ERK2、JAK2、STAT3)mRNA水平。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缓解率为55.88%、疾病控制率为85.29%,均高于对照组30.30%、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KT、PI13K、MAPK、ERK1、ERK2、JAK2、STAT3的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提高疾病缓解率及控制率,改善患者mRNA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弥可保与葛根素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联合组采用弥可保联合葛根素治疗,口服弥可保糖衣片0.5 mg,每日3次,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葛根素0.5 g、氯化钠2.25 g)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3月。对照组单纯应用弥可保治疗,用量、用法及疗程同联合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以联合组改善尤为显著。联合组疗前、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弥可保联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纯弥可保治疗,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流变从而实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动态心电图研究了268例心肌梗塞、心肌缺血、Lown'S Ⅰ~Ⅴ级室早患者QT间期昼夜变化,并与5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全部受检者夜间QT间期均延长(P<0.001);QT与RR间期比较,正常组有显著相关,心肌梗塞、心肌缺血、Lown'SⅣ、Ⅴ组相关系数依次小于正常组,其夜间QTC明显延长(P<0.001),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心肌梗塞、心肌缺血、Lown'SⅣ、Ⅴ级室早夜间QT间期延长与植物神经功能受损及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有关.  相似文献   
7.
咪达普利降压效果和致咳嗽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森  王玉中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80-2581
目的:观察咪达普利的降压效果和致咳嗽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按照随机、平行、交叉、对照原则,将19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咪达普利组和贝那普利组,观察分为2个阶段(Ⅰ期和Ⅱ期),Ⅰ期临床观察6周,两组分别予以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5~10mg,日1次,续服安慰剂1周,进行Ⅱ期临床观察6周,咪达普利组服贝那普利,贝那普利组服咪达普利,用量不变。观察血压变化和咳嗽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自身前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咪达普利和服贝那普利Ⅰ期咳嗽发生率分别是6.67%和13.33%,Ⅱ期分别是6.67%和15.55%。结论:咪达普利与其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等效的降压效果,咳嗽发生率低于同类产品,更适合于应用其它ACEI引起咳嗽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8.
割秧对黄芩生长以及药材、茎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不同割秧茬数处理下黄芩的生长指标,并采用紫外和HPLC测定药材中总黄酮、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和茎叶中总黄酮、野黄芩苷、黄芩苷、芹菜素、木犀草素的含量。该文发现在保证不过度影响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进行两茬割秧处理后,不仅黄芩药材和茎叶的产量增加,分别可达193.60,63.21 kg/亩,其所含活性成分含量也具有一定的提高。其中,黄芩药材中所含总黄酮,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质量分数分别可达18.52%,15.13%,4.03%,1.04%,0.30%,0.12%。在两茬处理下的黄芩茎叶中并未检测到木犀草素,但其他活性成分如总黄酮、野黄芩苷、黄芩苷、芹菜素的质量分数分别已经达到7.00%,0.96%,0.35%,0.04%。故为获取优质黄芩药材和高产药材及茶原料,从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和推动药茶两用黄芩一体化发展出发,定期割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栽培采收技术被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