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益气组与活血组有效成分在MCAO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补阳还五汤微透析样品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补阳还五汤益气组低、中、高剂量(3.09,6.17,12.34 g·kg-1),活血组注射液给药剂量为2.32 g·kg-1,股静脉给药后脑缺血再灌注损失大鼠中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特征。结果:补阳还五汤不同给药组中芒柄花素和芍药苷血液药动学过程符合一房室模型,低剂量益气组和活血组中芒柄花素和芍药苷的半衰期(t1/2)分别为(46.89±1.77),(25.47±1.43)min,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67.66±2.55),(36.74±2.07)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9 325.21±7 411.43),(225 496.40±24 990.38)ng·mL-1·min;中剂量益气组和活血组中芒柄花素和芍药苷的t1/2分别为(43.73±0.47),(26.24±1.10)min,MRT分别为(63.09±0.68,37.85±1.59)min,AUC0-t(67 556.41±7 043.40),(242 206.10±19 296.12)ng·mL-1·min;高剂量益气组和活血组中芒柄花素和芍药苷的t1/2分别为(43.34±5.70),(29.37±2.23)min,MRT分别为(62.54±8.22),(42.37±3.22)min,AUC0-t分别为(145 611.50±24 607.85),(259 667.70±27 544.71)ng·mL-1·min。结论:不同黄芪剂量组中芒柄花素的MRT及t1/2均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益气组能延长芍药苷t1/2、MRT,能延缓芍药苷在体内被代谢,有利于芍药苷在体内维持更持久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苷(CG)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 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海马神经元细胞在无糖培养基中缺氧8 h 后,在完全培养基中复氧 6 h 建立OGD/R 模型。将细胞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再灌注组(OGD/R 组,模型组)、SIRT1 特异性 抑制剂组(EX527 组)、EX527+毛蕊异黄酮苷组(EX527+CG 组)。细胞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 法测定细胞存 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荧光 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及ELISA 法检测SIRT1 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 达水平。结果与OGD/R 组比较,EX527 组的细胞活力、SOD 含量及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B 淋 巴细胞瘤-2(Bcl-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LDH 及MDA 含量、细胞凋亡率、Bax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EX527 组比较,EX527+CG 组的细胞活力及FOXO1、Bcl-2 和PGC-1α 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升高,SOD 含量及SIRT1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MDA 含量有降低,LDH 含量、细胞凋亡率及Bax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毛蕊 异黄酮苷缓解海马神经元OGD/R 损伤的机制与调控SIRT1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的建立条件。【方法】将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不同的密度接种至96孔板,正常对照组细胞始终在正常气体条件下培养,模型组先采用缺氧小室对细胞进行缺氧处理8 h,然后给予不同时间的复氧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细胞活力,采用微板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接种密度9000、5000、3000个/孔的HT22细胞在复氧6 h时均明显损伤,细胞存活率降低,上清液中LDH活力及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22细胞OGD/R模型的最佳造模条件是缺氧8 h复氧6 h。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鼠灌胃补阳还五汤提取物后的吸收入脑及入血成分进行分析,为该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Q-TOF-MS/MS对正常大鼠脑组织、血浆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 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 3 mL·min~(-1),进样量3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50~1 000。根据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等鉴定补阳五汤中的原型成分。结果:补阳还五汤提取物给药后,发现5个化合物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正常脑组织,鉴定为毛蕊异黄酮苷、芍药内酯苷、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6″-O-乙酰基、红花黄色素C和黄芪甲苷; 2个化合物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造模脑组织,鉴定为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6″-O-乙酰基; 7个化合物进入正常血浆中,经鉴定为毛蕊异黄酮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 3个化合物进入造模血浆中,鉴定为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6″-O-乙酰基,6″-O-乙酰基-(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糖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6″-O-乙酰基。结论:补阳还五汤在正常与脑缺血损伤大鼠中的药效物质基础不尽相同,可为该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微血流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补阳还五汤+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察大鼠梗死区域脑血流状态,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大鼠脑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高(P<0.01),VEGF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大鼠脑血流速度(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1),提高VEGF蛋白和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作用,而调节VEGF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其参与改善脑血流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毛蕊异黄酮对氧糖剥夺再灌注BV2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BV2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5μg·mL-1)、毛蕊异黄酮高剂量组(20μg·mL-1)、毛蕊异黄酮中剂量组(10μg·mL-1)、毛蕊异黄酮低剂量组(5μg·mL-1)。氧糖剥夺3 h后,各给药组换成含药的完全培养基,复氧6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含量;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BV2细胞极化;WesternBlot法检测BV2细胞的iNOS、CD20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BV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NO、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双染检测中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NOS表达显著增强(P<0.01);Western Blot检测中iNO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当归各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当归各药用部分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含量。结果:最终确定条件为称量量0.5 g,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20 min,解吸附时间3 min。全当归药材粉末出峰94个,当归头药材粉末出峰64个,当归身药材粉末出峰62个,当归尾药材粉末出峰73个,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和当归尾定性成分含量分别为99.994%,99.747%,97.754%和99.988%。结论:当归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藁本内酯且藁本内酯含量:当归身>当归尾>当归头>全当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优化基质处方及制备工艺,将活血化瘀药膏改制成复方活血凝胶贴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初黏力、持黏力及感官评价为指标,以聚丙烯酸钠、甘羟铝、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酒石酸的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复方活血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进行优化,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结果优选出复方活血凝胶贴膏剂基质的处方为聚丙烯酸钠2 g,CMC-Na 0.12 g,甘羟铝0.3 g,酒石酸0.05 g。结论优选出的基质处方及制备工艺切实可行,黏附力优良,膏体性状良好,皮肤渗透性优于原处方,操作简单,解决了原方黏附力差、药物渗透性差等问题,可为类似外用制剂的剂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毛蕊异黄酮苷和芍药苷联用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HT2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HT2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将HT2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尼莫地平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毛蕊异黄酮苷和芍药苷联用对HT22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再灌注处理组的HT2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及MDA的含量升高(P<0.05,P<0.01),SOD活力降低(P<0.01),PI3K、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能明显提高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HT22细胞的存活率(P<0.01),降低LDH、MDA的含量(P<0.05,P<0.05),SOD活力提高(P<0.01),PI3K、AKT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结论毛蕊异黄酮苷和芍药苷联用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HT2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