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37.5%,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显效率45.0%,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B型利钠肽(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BNP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降低BNP含量。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在农村基层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5版)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36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5岁。女患者有婚、孕、产史34例(94.4%)。病程从3天至6个月。其中首诊为典型尿路刺激征者28例(62.2%),血尿者5例(11.1%);恶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37.5%,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显效率45.0%,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B型利钠肽(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BNP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降低BNP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脉灵方对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冠脉灵方),治疗周期为4周。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中医证候的变化以及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3.33%,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6.6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1、TXB2均降低,6-keto-PGF1和NO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ET-1、NO、TXB2和6-keto-PGF1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灵方能改善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2年7月7月至2003年4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2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组20例对以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冠脉灵方治疗心脏X综合征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脉灵方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例,常规治疗加冠脉灵治疗组(治疗组)18例,两组均服药4周,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ET-1)含量水平。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CRP、ET-1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灵方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共治疗3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4%、对照组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