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6-08~2018-09收治的82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MCSM患者疗效好,并发症少,预后佳,可以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经验,提出技术改良.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213例(椎体骨密度值<-2.5SD,伤椎压缩率>40%),其中90例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另123例选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观察组).比较各项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3 d和7 d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1 d,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ODI评分和伤椎前缘高度比逐渐降低,术后1月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但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逐渐升高;观察组ODI评分和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短期并发症少,椎体稳定性更佳,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核糖体结合蛋白1(RRBP1)的表达,分析RRBP1基因对骨肉瘤U-2OS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20年6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91例,收集骨肉瘤组织;选取行骨科手术且排除骨肿瘤的患者45例,收集正常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和正常骨组织中RRBP1蛋白。对骨肉瘤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至2021年12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选取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根据转染序列的不同分为si-RRBP1组(转染RRBP1干扰序列)、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转染试剂),以常规培养的U-2OS细胞作为对照。检测各组RRBP1 mRNA和蛋白表达,并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骨肉瘤组织RRBP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骨组织(P<0.001)。Enneking分期ⅡB~Ⅲ期、有远隔转移的骨肉瘤患者RRBP1蛋白阳性率分别高于Enneking分期ⅡA期、无远隔转移的患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大小的骨肉瘤患者RRB...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分别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并比较各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相差不大,但出血量明显较少,下床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3.8%,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例(54髋),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分别于术后1周,1、2、3、6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随访平均8.5年,无翻修病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7.3±5.8)分,末次随访平均(90.3±3.8)分,优良率1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X线正侧位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内外翻、脱位,髋臼假体外展角平均为44.6°,前倾角平均为18.2°。结论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锌-α2-糖蛋白1(zinc-α2-glycoprotein 1,AZGP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骨肉瘤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AZGP1表达。所有患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8月31日,均随访满5年,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记录患者5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数量和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患者OS的多因素分析。结果:AZGP1在骨肉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7.42%vs 32.26%,P<0.01),AZGP1阳性表达率在不同Eneeking分期、是否软组织浸润和是否肺转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ZGP1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OS和5年OS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24.19±2.68)vs(43.07±3.70)个月,P<0.01;18.75%vs 64.29%,P<0.01];AZGP1表达和肺转移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3.407、3.647,均P<0.05)。结论:AZGP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恶性化指标及预后有关,可能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结果,为预防术后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间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76例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后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了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影响,以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患者切口分泌物中,培养出致病菌2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5株)占54.62%、革兰阴性菌128株(以大肠杆菌为主,62株)占48.44%和真菌11株(以白假丝酵母为主,7株)占63.6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29.03%和17.74%,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敏感率分别为31.03%和17.24%;而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7.69%和12.31%,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诺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38.10%和28.57%;统计与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后发现,患者术后感染与其手术时间>2 h和住院时间>30 d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应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王佩  王刘玉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316-1320
针灸对机体免疫调节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针灸基础研究的热点,针灸引起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针灸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向性、特异性、整体性的特点。通过对近年来针灸调节免疫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今后针灸调节免疫的研究思路,以期为针灸调节免疫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应以古文献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善于借鉴循证医学,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与优势,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足母长伸肌失用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观察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小腿闭合性损伤后出现足母长伸肌失用的患者28例,24例患者确诊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征,所有患者经过脱水及切开减张等治疗,随后观察患者的足母长伸肌的恢复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分析所有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足母长伸肌的失用情况,所有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后对足母长伸肌的失用情况进行分析,完全恢复19例,部分恢复6例,未恢复3例,将足母长伸肌恢复情况与患者的病变情况及治疗时间进行综合分析显示,足母长伸肌失用的恢复情况与切开减张的时间及早期进行脱水等治疗有一定的关系,当患者出现足母长伸肌失用后,即按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进行脱水及切开减张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通过观察发现,足母长伸肌失用在小腿闭合性外伤导致小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早期即可发生,较早进行切开减压综合处理后足母长伸肌恢复较好,同时可以避免其他肌肉受损。据此可知,足母长伸肌失用可作为小腿外伤后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切开减压的指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