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37(CD13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C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D组)4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静脉抽血,检测 CD137和 C 反应蛋白(CRP)等其他标记物的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CD13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中心肌梗死组CD137增高程度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05)。 CD137与冠状动脉 G 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 r=0.429,P <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也有密切关系。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D137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D137增高与 CRP有相关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可代替 CRP。 CD137与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严重性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5~10 mg或缬沙坦40~80 mg口服qd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25 mg/次,每日2次起始口服,依据病情逐渐加量最多至200 mg/次,每日2次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半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利尿剂使用量、随访期间再入院次数及住院累计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LVEF为(43.6±4.3)%,高于对照组的(42.1±4.2)%,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为1 208.5±462.5 ng/L,低于对照组的1 829.6±890.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氢氯噻嗪及呋塞米日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2.9±7.9 mg和15.8±11.2 mg,低于对照组的21.2±13.1 mg和37.1±17.8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累计住院次数为1.2±0.5次,少于对照组的1.7±1.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住院时间为7.1±3.8 d,少于对照组的10.5±6.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均未发生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症状性低血压、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减少利尿剂用量,降低再入院率,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血塞通片对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亚  颜永进 《右江医学》2009,37(4):400-401
目的探讨血塞通片对高血压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血塞通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结论血塞通片能降低C-反应蛋白,改善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减轻高血压病及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降之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服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舒降之10mg/d,随访18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除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外,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期末内径(53.25±2.20)mm,显著低于对照组(55.00±2.35)mm,症状改善率高。结论: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舒降之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及时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加以适当的干预,为防治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86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CAD组患者平均年龄及LDL-C,U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AD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CAD组,TG、CRP水平高于非CAD组,男性、吸烟、DM比例均显著高于非CAD组。结论明确心血管危险因素与CAD发病之间的关系,适当的干预,可预防C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在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生理盐水500ml加入丹红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22例,仅予常规用药,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药物过敏和其他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表现。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循环指标的改善是完全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6例有阳性发现,并做了定位诊断,阳性率85.7%,其中1例明确病因。2例进行垂体加压素灌注,即刻造影未再有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胃肠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并能及时进行灌注止血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方法纳入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治疗组,每组6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次。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0 d时血清CD137、hs-CRP和Hcy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D137、hs-CRP、Hcy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t值分别为12.393、17.408、9.458,丹红治疗组t值分别为16.110、17.573和13.481,P均<0.01),丹红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815、3.224和3.157,P均<0.01)。126例患者术前CD137、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20和0.562,P均<0.01)。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相关,静脉滴注丹红可能通过降低CD137、hs-CRP对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某院门诊治疗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共120例,选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共120例,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随访,观察组血压明显下降.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8周末血压明显下降,疗效明显明显优于第4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副作用均较轻微.[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缺血-再灌注(I-R)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低浓度TMZ(1 ml/100 g)组(C组)和高浓度TMZ(3 ml/100 g)组(D组),每组6只。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B组细胞凋亡指数、TUNEL阳性细胞数、Bcl-2、Bax较A组增高[(0.2416±0.0263)vs.(0.0469±0.0136),(3.213±0.14)vs.(0.44±0.133),(2.057±0.187)vs.(0.47±0.082),(4.257±0.135)vs.(0.52±0.058)(P<0.05)],而C、D组细胞凋亡指数、TUNEL阳性细胞数、Bax明显下降(P<0.05),D组减低更明显。结论 TMZ可抑制心肌I-R损伤中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