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肩综合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之一,它是以颈椎、胸椎等小关节紊乱,骨质增生,或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及肩背部疼痛不适及颈部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候群。我院自2006年应用干扰电向量方法治疗颈肩综合症8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其给药途径除将药物直接注入病灶外,大多数采用静脉推注及静脉点滴,这些药物对皮肤、粘膜、皮下组织及血管内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影响疗程的顺利进行,本人在中医院肿瘤科工作几年中,对10例抗癌药物治疗病人出现的药物局部反应,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颔窦提升术治疗上颔后牙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72例上颔牙牙列缺失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上颔窦外提升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上颔窦内提升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种植体1年累计存留率、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软组织情况、牢固度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植入体数量均逐年减少,两组患者的种植体1年累计存留率、软组织情况、牢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提升(0.77±0.35)mm,观察组患者提升(0.78±0.41)mm,两组患者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未见种植体周围明显投射影,未出现创口感染、鼻腔渗血和上颔窦炎症等并发症。结论对上颔牙牙列缺失患者采取上颔窦提升术治疗,安全有效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P法教学与PBL法教学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生122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P组及PBL组,CP组采用CP法教学,PBL组采用PBL法教学,并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CP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3.2±2.3)分,(87.4±3.2)分;PBL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8.4±1.4)分,(86.3±3.1)分。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P组理论考核成绩显著性高于PBL组(P〈0.05)。结论:CP法教学与PBL法教学效果均为先进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帮助护生提高理论及操作成绩,但CP法教学在知识系统学习方面优于PBL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利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进行肾动态显像检测GFR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但测量过程中的一些可变因素和操作细节,如血浆蛋白结合、肾脏和本底感兴趣区勾画、肾脏深度、患者年龄及自身肾功能、患者准备情况和操作技术等,都可能对GFR的检测产生影响。该...  相似文献   
6.
7.
1 病例介绍 例1,男,36岁,因呕血、便血、上腹疼痛不适1天,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既往有乙肝病史。经胃镜检查证实为中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予以禁食,静脉输注止血合剂及护肝、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但患者仍反复呕血,出现失血性休克,血压6/4kPa,遂立即经静脉输注升压药,同时置胃管,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0ml含去甲肾上腺寒8mg的冷生理盐水,再注入凝血酶8000U,之后每6h向胃内注入凝血酶8000U,维持用药3天,患者未再呕血、便血,血压稳定在14~13/7~8kPa,持续禁食1周后改进流质饮食,逐步到正常饮食,住院35天痊愈出院。 例2,男,45岁,酒精性肝硬变10年,因呕血、黑便2天,伴上腹部胀满,经胃镜检查证实为中度PHG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入院后予以禁食,静脉榆注止血合剂,护肝,及输血等治疗,仍为黑便,量约700ml。立即频服含去甲肾上腺素8mg  相似文献   
8.
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GFR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以双血浆法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为参考标准,评价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GFR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46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别采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其GFR(GFR肾动态法和GFR双血浆法)。用配对t检验分析经体表面积标准化(1.73m^-2)的GFR肾动肾动态与GFR双血浆法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GfR肾动态法范围为1t.87~107.00ml·min^-1,均值为(51.08±26.78)ml·min^-1;GFR双血浆法范围为4.17-118.56ml·min^-1,均值为(44.06±29.43)ml·min^-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9,P=0.000),前者略高于后者,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23,P=0.000),直线回归方程为GFR双血浆法=1.015×GFR肾动态法-7.773(F=254.656,P=0.000)。结论GFR肾动态法与GFR双血浆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尚不能用GFR肾自态法代替GFR双血浆法;但肾动态显像法能够较准确评价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对耐药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Chk1信号通路在去甲氧柔红霉素抗瘤作用中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柔红霉素(DNR)和IDA的IC50,耐药白血病细胞分别与DNR和IDA的IC50共孵育,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Chk1磷酸化水平(P-Chk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DNR的IC50约为0.40μg/ml,IDA约为0.12μg/ml,以此浓度分别与AML细胞共孵育,6h后两组间S期、G2/M期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24h后,DNR组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6±1.17)%、(53.66±1.75)%,IDA组为(41.42±1.17)%、(28.45±3.72)%,差异有显著性;P-Chk1在DNR组为1.78±1.10,IDA组为0.56±1.2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4h后,DNR组和ID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53±1.30)%、(66.47±2.61)%,IDA组明显高于DNR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DA可能通过下调P-Chk1水平延迟耐药白血病细胞的S期进程,从而增加自身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骨扫描敏感性高且能够同时显示全身骨骼的代谢变化,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极大重视.超级骨显像最初由Osmond等[1]在1975年提出,其通常是指全身骨骼显影较软组织明显增强,而肾脏则显影浅淡甚至不显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