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不同针刺部位和针刺方法等方面来分析阐述针刺对脑瘫的治疗效果及机理实验研究现状.认为针刺加康复手段是治疗脑瘫最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在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应加强前瞻性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韦立富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立富主任医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是针灸学术界少数的神经学派专家之一。他认为对于机体运动、感觉、分泌机能亢进的病症,如疼痛、痉挛及精神运动兴奋状态等,采取抑制型的针刺手法治疗有缓解、抑制其亢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或痉挛,治愈疾病的目的。现介绍韦立富主任医师运用独特的针刺手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火针强通法结合朱琏熨热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焠刺、拔罐及朱琏熨热灸法,对照组采用火针焠刺疗法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强通法结合朱琏熨热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纯火针焠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朱琏新设穴反应点在项痹病患者中的表现形式,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该穴治疗项痹病提供选穴依据。方法:将90例项痹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0例非项痹病患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观察2组患者的双侧新设穴的形态学改变和痛阈改变,包括新设穴体表皮肤色泽改变、皮肤局部凹陷或隆起、皮下硬结、压痛等指标,统计2组阳性反应的例数,比较2组阳性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两侧出现穴位皮肤隆起、皮下硬结、指按压痛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新设穴体表形态学改变阳性率观察组为50. 0%,对照组为6. 7%;新设穴痛阈改变阳性率观察组为91. 1%,对照组为11. 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项痹病患者新设穴体表阳性反应敏感性增加,穴位存在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幼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和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用7日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组、HIBD针刺Ⅰ组和HIBD针刺Ⅱ组,每组10只。HIBD针刺Ⅰ组和正常对照组从造模24 h内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HIBD针刺Ⅱ组从造模第8天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假手术组和HIBD组不做针刺处理。各组幼鼠均于21天后处死,记录每组幼鼠的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和计算脑含水量。结果:HIBD针刺Ⅱ组与HIBD组相比较,幼鼠断头后喘气时间和幼鼠脑含水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针刺Ⅰ组与HIBD组相比较,幼鼠断头后喘气时间和幼鼠脑含水量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模后第8天开始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改善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血氧含量,减轻脑水肿,对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文献探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cerebral palsy,CP)的施治规律.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获取2000~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文献,建立研究文献数据库.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篇,随机分组对照观察22篇(51.16%);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方法共采用14种;2~5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者38篇(88.37%);针刺频次为1次/d者32篇.头针9篇(36%)、体针11篇(68.75%),在排序前13位的主穴中,头部用穴6个(46.15%).结论 2~4组主穴交替使用,针刺频次以2次/d为佳,为了弥补治疗CP针刺频次和留针时间的不足,建议将针刺疗法和耳穴贴压疗法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朱链兴奋手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宁市中医医院、南宁市第七医院及南宁市第三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17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朱链兴奋手法针刺治疗(风池、听会、牵正、下关、翳风等),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每日针灸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观察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7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治愈37例,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4.1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朱链兴奋手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朱琏针灸治疗Bell’s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接受朱琏针灸,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Stennert继发损害面神经麻痹评分、瞬目反射情况等。结果:两组痊愈患者疗程及针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HB量化评分及瞬目反射R1、R2波长比较,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Stennert继发损害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朱琏针灸疗法治疗Bell’s麻痹急性期,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缩短疗程,并有效提高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朱琏针刺兴奋法在不同时点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脑组织中MDA、单氨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MAO)、NO、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大鼠幼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兴奋法针刺I组、兴奋法针刺II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10只。兴奋法针刺I组和正常对照组从造模后24 h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兴奋法针刺II组从造模第8天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针刺处理。各组于造模后第21天处死,检测脑组织中MDA、MAO、NO及GSH-PX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兴奋法针刺I组MDA[(3.4±0.87)nmol/mg比(5.50±1.58)nmol/mg]水平降低(P<0.05);兴奋法针刺II组NO[(12.43±3.47)μmol/mg比(17.10±5.82)μmol/mg]水平降低(P<0.05);兴奋法针刺 I 组及兴奋法针刺 II 组 MAO[(32.12±11.15)U/mg、(31.01±9.92)U/mg 比(40.90±11.02)U/mg]水平降低(P<0.05);GSH-PX[(2.61±1.20)U/mg、(2.61±1.37)U/mg比(1.43±0.49)U/mg]水平升高(P<0.01)。结论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可降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脑组织中MDA、MAO、NO水平,提高GSH-PX水平,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脑组织代谢产物的清除,保护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朱琏的针灸兴奋法对中风病恢复期偏瘫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法。将我院针灸科不同诊室的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朱琏针灸兴奋法和普通电针法治疗,所取穴位基本相同,每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治疗1~6个疗程内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两组均进行治疗前后病类诊断标准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效率比较,朱琏针灸兴奋法组高于电针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病类诊断标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所需天数比较,朱琏针灸兴奋法组少于电针组(P〈0.01)。结论朱琏针灸兴奋法,较之于电针法,对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有良好的较快的改善偏瘫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