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路边菊水煎液抗实验性胃溃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路边菊水煎液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 采用水浸拘束法致小鼠应激性溃疡模型,乙酸法致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路边菊水煎液抗胃溃疡的作用.结果 路边菊高剂量组小鼠应激性胃溃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路边菊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大鼠乙酸致慢性胃溃疡溃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路边菊水煎液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胃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报告  患者 ,男 ,11岁 ,右下腹、右下肢线形疣状皮损 11年 ,右脚掌疣状增生 9年。患者出生后 1月即发现右下腹至右下肢内侧有一条略高出皮面、淡红色、表面粗糙皮疹 ;整个右脚掌皮肤粗糙 ,无不适。 2岁后下腹、下肢皮损逐渐增厚呈密集粟粒状。右脚掌呈疣状增生伴皲裂、渗血及发臭。患者第一胎足月顺产 ,生长发育智力正常 ,父母非近亲婚配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专科检查 :右下腹至右下肢内侧有一条淡红色、密集乳头状瘤样、过度角化性丘疹连续排列成条状隆起皮损 ,境界清 ,无炎症反应。皮疹延续至右脚掌…  相似文献   
3.
李雅  叶淑芳  汪剑波  施骅  周新木  涂朝勇 《浙江医学》2015,37(11):934-936,954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检测64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分析其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Pgp、GST-π、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6/64)、35.9%(23/64)、40.6%(26/64),在胃高-中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9%(7/64)、37.5%(24/64)、60.9%(39/64)。Pgp在胃印戒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高-中分化腺癌,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GST-π阳性表达率与胃高-中分化腺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印戒细胞癌的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对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完成的25例PD的-瞄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张氏首层吻合为胰腺全层与空肠浆肌层交叉褥式缝合的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结果除1例发生胆肠吻合口漏,无一例发生胰瘘和胰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端侧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吻合牢靠、操作简便,胰瘘及胰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低位小切口内窥镜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甲状舌管囊肿患儿于颈前胸骨上窝处取2cm小切口径路,借助外悬吊技术,建立操作空间,在内窥镜引导下,以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进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结果8例均获得成功,随访3个月~2年,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颈前低位切口内镜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外科急性阑尾炎这种常见病诊断仍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诊断方法即麦氏点压痛 ,白细胞计数升高的病例也只有不到 80 %的确诊率 [1]。我们对本院诊断为各类急性阑尾炎并行切除术的病例分析其术前的 C-反应蛋白 ( CRP)及白细胞 ( WBC)计数值 ,以及一些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特别分析了那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 CRP及 WBC值都正常的病例。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分析 1 997年 2月~ 1 999年 1 0月在我们医院行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和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为便于比较 ,分四组各按序取 1 0 0例 :A组 :坏疽…  相似文献   
7.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共19例,慢性胰腺炎引起10例,胰腺癌5例,胰腺结核及外伤引起各2例.均示脾肿大,胃镜示胃底及或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基本正常.行脾切除10例,脾及胰体尾切除3例,脾切除加胰头占位活检1例,脾切除加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能取得良好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脾转移性肿瘤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脾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2例脾转移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灶分别为卵巢癌、肺癌及结肠癌各4例,胃癌3例,乳腺癌及肝癌、胰腺癌分别2例,肾癌1例。4例为单纯脾转移,伴多发脏器转移18例,分别经B超、CT、MRI、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术前诊断,手术切除7例,探查活检10例,5例未手术。目前死亡16例,其中1年内死亡11例。结论 脾转移瘤少见,影像学检查是脾转移瘤主要术前诊断方法,强调以手术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脾转移瘤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糖水平对肝癌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是否≥6.1 mmol/L将其分为血糖升高组(n=23)和对照组(n=7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2年肝癌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肝癌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糖升高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47.82%和21.33%,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73.91%和36.00%,血糖升高组患者术后1年和2年肝癌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高、Child-Pugh分级为B级、术中输血量多、存在淋巴管浸润、临床病理分期高、术后甲胎蛋白(AFP)高和无术后辅助治疗为肝癌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腹腔镜术后血糖升高的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率较高,且空腹血糖高、Child-Pugh分级为B级、术中输血量多、存在淋巴管浸润、临床病理分期高、术后AFP高、无术后辅助治疗为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肝结核是全身性结核的一部分,临床少见,易误诊。本文收集本院1992~2001年病理证实的肝结核3例,着重探讨其CT及DSA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例1,男,60岁,无明显诱因上腹痛4个月,加重伴巩膜黄染入院。体检: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肝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AFP(-),谷丙394u?l,谷草320u?l,碱性磷酸酶878u?l,胆红素111.7umol?l。胸片示肺TB。CT示:肝内胆管扩张,内见泥沙样高密度灶;胆总管扩张,内见2.4cm×3cm大小致密灶;右肝可见多发点状、小片状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