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跟骨痛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达  洪明胜  林允雄 《新中医》2005,37(11):65-65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跟骨痛的疗效。方法:对34例患者采用局麻下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治疗后3周及半年后随访。结果:优27例,良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对优、良患者30例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跟骨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高,其主流治疗方法是后囊膜切开术,但是目前缺乏对PCO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评估PCO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视力及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12年9-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拟行Nd∶YAG激光治疗的PCO患者200例250眼,术前所有患者按视力损害的程度不同分为无或者轻度视力损伤(1级)、中度视力损伤(2级)、重度视力损伤(3级)和盲(4级),并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对纳入的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视力和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NEI-VFQ-25)调查问卷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3周检测并分析患者的单眼和双眼视力,采用NEI-VFQ-25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的各项条目分别计为0~4分,评价结果为调查问卷的累积分数.结果 所有患者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前双眼视力(LogMAR)及NEI-VFQ-25评分分别为0.47±0.44和59.1±13.0,术后3周分别为0.30±0.30和72.1±15.9,患者术后的双眼视力和NEI-VFQ-25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8、22.01,P<0.05).PCO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3周NEI-VFQ-25调查问卷中12类视觉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如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眼痛、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驾驶、色彩视觉和周边视野等方面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各级视力损害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在NEI-VFQ-25调查问卷评分均有明显改善(t=21.20、8.39、3.18,P<0.05). 结论 PCO患者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视力联合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评分是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白内障单眼患病(纳入标准不用加单眼患病这条,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往往是双眼发病,住院手术一般都是做一个眼,白内障严重视力差的那个眼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3例在术前24、12、2 h针灸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瞳孔直径大小、眼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对比IFIS发生率及对手术的影响,针刺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瞳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瞳孔直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FI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不大,BCVA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误吸虹膜次数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针刺部位皮下出血和3例局部疼痛,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IFIS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 方法 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白内障组和对照组,建立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观察2组大鼠LECs变化,测定2组大鼠LECs中TGF-β1和MMP-2表达情况。 结果 HE染色:白内障组大鼠LECs形态异常,排列紊乱,核大小不均匀,胞质疏松;对照组大鼠LECs正常。白内障组大鼠2周末和4周末LECs中TGF-β1蛋白和MMP-2蛋白平均光密度(0.045±0.002、0.075±0.006;0.028±0.003、0.055±0.006)均高于对照组(0.006±0.001、0.006±0.002;0.000、0.000,均P<0.05),白内障组大鼠4周末LECs中TGF-β1蛋白和MMP-2蛋白平均光密度高于2周末(P<0.05)。白内障大鼠LECs中TGF-β1蛋白和MMP-2蛋白呈正相关(r=0.915,P=0.004)。 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可能和LECs中TGF-β1蛋白、MMP-2蛋白水平升高有关,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中TGF-β1蛋白和MMP-2蛋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运用提按升降手法整复、肩--肱--胸外固定术,配合中药调治及功能锻炼,治疗锁骨外1/3骨折20例。结果复位均1次成功,全部病例达骨性愈合,无合并症发生。认为本法治疗可以减少骨折再移位发生和骨折不愈合,具有操作简单、患者舒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光动力学疗法联合雷珠单抗对比雷珠单抗单独治疗湿性A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Meta分析.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626眼,其中单纯注药组323眼,联合治疗组303眼.遵循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原则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最佳矫正视力(EDTRS):治疗1年后,单纯注药组视力改善效果好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84,95%CI(0.25~5.43),P<0.05].其中单纯注药组比联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5个视标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 MD=0.66,95%CI(0.45~0.96),P<0.05];而2组最佳矫正视力丢失≥15个视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37,95%CI(0.78~2.41),P>0.05].②中央视网膜厚度:治疗1年后,2组视网膜厚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17,95%CI(-25.64~31.97),P>0.05].③病灶大小:治疗1年后,2组病灶大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4,95%CI(-0.38~0.86),P>0.05].④注药次数:治疗1年后,2组注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 MD=-1.00,95%CI (-2.56~0.56),P>0.05].⑤并发症:视网膜出血:联合治疗组比单纯注药组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65,95%CI(1.04~6.71),P<0.05].结论 单独雷珠单抗相比光动力学疗法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改善最佳矫正视力的效果更好,但在视网膜厚度、病灶大小、注药次数方面,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并发视网膜出血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足月新生儿眼轴长度(AL),探讨正常新生儿AL的正常范围、特点及AL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750例,应用A超测量出生1~3 d新生儿双眼的AL。观察不同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足月新生儿的AL分布情况。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处理。结果750例(1 500眼)足月新生儿的右眼和左眼AL分别为(16.54±0.59)mm、(16.54±0.5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左右眼AL均值作为该新生儿的AL,足月新生儿AL平均值为(16.54±0.57)mm,95%CI为16.50~16.58 mm,其中男性新生儿AL为(16.55±0.57)mm,女性新生儿AL为(16.53±0.5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龄为37、38、39、40、41周组新生儿(各胎龄组分别为150例)的平均AL分别为(16.14±0.43)mm、(16.50±0.32)mm、(16.51±0.40)mm、(16.70±0.69)mm、(16.86±0.67)mm。出生体质量2.5~、3.0~、3.5~<4.0 kg组新生儿AL分别为(16.34±0.52)mm、(16.52±0.51)mm、(16.73±0.61)mm。AL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r=0.402、0.249,P<0.01)。与性别、分娩方式无相关性。将胎龄、出生体质量等因素纳入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回归方程:AL=10.391+0.151×胎龄。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平均AL为(16.54±0.57)mm。AL随着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增加而延长,而与性别、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 机器人手术系统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多个医学领域,也应用于眼科.研究报告显示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有许多优点,包括精确性高,灵活性好,减少术者的生理性手颤抖,提高手术的稳定性,缩短学习曲线等,但中国仍无机器人辅助的眼科手术报道. 目的 从临床实际出发设计和研制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并评估其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能力.方法 由温州医学院眼科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研制一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本体具备2个机械手臂,可以握持眼科常用的手术器械,如玻璃体切割头、导光探头、激光笔和23G眼内镊,进行微创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由3名低年资眼科医师通过控制器操控机器人2个机械手臂的运动路径对15只离体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验证该系统执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可行性.玻璃体切割步骤包括制作3个23G巩膜切口、经切口导入手术器械及用曲安奈德诱导和切除玻璃体后脱离.评估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5只离体猪眼的玻璃体切割和玻璃体后脱离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现眼球的明显变形,术后未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为100%.15只眼手术平均持续时间为(12.76±3.44) min,每个术者平均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13.67±4.23)、(10.83±:2.30)和(13.77±1.91)min.结论 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人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对角膜形态学及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稳定期的患者24例(46眼)作为观察组,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性的评估主要依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AS标准进行评估。收集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测量2组角膜形态学参数及角膜屈光力,包括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垂直不对称指数(IVA)、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HA)、高度离心指数(IHD)和最小曲率半径(Rim),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及散光轴向。应用眼球突出计(Hertel眼突计)测量观察组眼球突出度。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2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相关眼病ISV中位数为21.0(10~71),高于正常组的14.0(10~34).Z=1.31,P〈0.01;IVA为0.180(0.07~0.70),高于正常组的0.100(0.50±0.37),Z=1.08,P〈0.01;IHA为5.95(0.0~28.7),高于正常组的1.65(0.2±13.9),Z=84.34,P〈0.01;IHD为0.020±0.015,高于正常组的(0.010±0040),t=5.67,P〈0.01;Rim为(7.43±0.30)mm,低于正常组的(7.62±0.26)mm,t=-2.505,P〈0.01;CCT为(523.74±26.00)μm,低于正常组的(546.25±28.84)μm,t=3.230,P〈0.01;角膜前表面K1为(43.58±1.18)D,高于正常组的(42.86±1.43)D,t=2.123,P〈0.05;角膜后表面K1为-6.20D(7.2~5.7D),高于正常组的-6.10D(-6.6—5.7D),Z=101.4,P〈0.01;角膜前、后表面陡峭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轴向及大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能引起角膜对称性降低,角膜屈光力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所致颈曲反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颈椎病所致颈曲反弓患者采用中药疗法与颈围外固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优38例,良2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疗程结束后半年对优良的40例患者随访,仅有1例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颈椎病所致颈曲反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