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研究了进口药品脑活素注射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及其低分子肽的肽图。试验结果反映了该药品的内在质量,同时提出控制质量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态浊度法测定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系统介绍我国应用KTA检测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 ,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等文献资料 ,对KTA检测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情况加以介绍。结果 :全国应用KTA检测中药细菌内毒素共有 9个品种 ,发表论文 9篇。结论 :必须加快中药注射剂KTA测定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步伐和论证工作 ,使更多中药品种由热原检查法改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中药、生化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药品内毒素,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便,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在2000年间全国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中药、生化药品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国内应用鲎试剂法检测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为同行提供参考。方法:以1998-200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对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发展迅速,有不少药物如沙赛普肽和脑组织注射液是首次公开发表的。结论:启示药检部门应加快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步伐与论证工作,为更多品种改用有效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药典(二00五年版一部)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提出建议,认为药典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很有必要和可行,理由是:该法是监控热原反应较成熟和国际上公认较理想的检测方法,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能体现出药典的中国特色。收载该法更能促进生产厂家的重视,有利于该法的推广与使用。并认为中药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在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和做了大量工作,有条件、有能力做好该项工作,并对如何做好该项工作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以时间、温度、光条件和输液种类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实验,考察配伍后外观和pH的变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4种维生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时间、温度、光条件和输液种类均未对两种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和pH产生显著性影响时间、温度和输液种类对维生素的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光条件对维生素的含量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输液配伍后宜避光、避免高温、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8.
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本病在临床上已不多见,结核杆菌侵犯肠道主要是经口感染,主要是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少数患者因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而发生牛型结核杆菌感染.本病一般见于青壮年,可发生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为回盲部,其他侵犯的病变部位依序为升结肠、空肠、阑尾、十二指肠、胃、食管及直肠.肠结核的高发年龄为 20-40岁,占60%-70%,男女之比约为1:3.结核病主要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发病,近年随着艾滋病(AIDS)的流行,结核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羧甲司坦片、口服溶液和颗粒剂含量测定的RP-HPLC法。方法:以0.1%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经RP-C18色谱柱洗脱,240nm波长处测定,通过外标法计算样品的含量。结果:在本文建立的实验条件下,羧甲司坦浓度(c)在0.1018~2.0350mg?mL-1范围与峰面积(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 = 523.12c 3.2222,r=0.9999),羧甲司坦的定量限为1.0×10-5 mg。羧甲司坦片剂的重复性为0.5%,回收率为100.9%(RSD=0.5%,n=3×3);口服溶液剂的重复性为0.2%,回收率为101.4%(RSD=0.6%,n=3×3);颗粒剂的重复性为1.0%,回收率为100.2%(RSD=0.4%,n=3×3)。结论:本实验建立的HPLC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不同的羧甲司坦制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固体复合酶试剂及混悬液酶试剂的果糖二磷酸钠(sodium fructose diphosphate,FDP)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在固体复合酶试剂或混悬液酶试剂的作用下,通过测量还原型辅酶Ⅰ(β-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reduced form,NADH)在340 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FDP的含量。结果 采用固体复合酶试剂测定, FDP在0.1~0.6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80%(n=9);采用混悬液酶试剂测定,FDP在0.05~0.4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9.8%, RSD为1.38%(n=9)。结论 固体复合酶试剂测定FDP含量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实用性强,可代替混悬液酶试剂用于FDP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