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文章提出从当初中医"证"的命名阶段相似的思维方式出发来给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即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分别从人和动物出发来总结证候内涵,形成统一的人和动物通用的"证"的命名,其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内在的病理生理状态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但其"候"由于个体属性的差异可能会有所不同,就是说同一个"证"在动物和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表征,但是这一组不同的生物表征所代表的内涵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在治疗呃逆中的疗效,为针刺在呃逆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针刺治疗呃逆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547名受试者在内的随机对照试验8个,Jadad评分2个2分,6个为1分,且所有研究均处于C级,质量不高。针刺疗法与非针刺疗法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10.45,95%CI[6.28-17.39];漏斗图显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针刺疗法在治疗呃逆存在一定的优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质量不高,影响了本次评价的效度,中医临床科研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COPD患者BMI、年龄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患者,测量其体重及身高并检测其凝血功能,比较一般、超重(包括肥胖)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4岁),同样方法比较这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并检测BMI、年龄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PT在BMI〈24组和BMI≥24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TT、APTT则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PT在年龄≤64岁组和年龄≥65岁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TT、APTT则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经过双变量的相关统计分析发现,年龄和PT、年龄和FIB、BMI和PT、BMI和FIB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年龄和TT、年龄和APTT、BMI和TT、BMI和APTT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OPD患者凝血功能和年龄、BMI存在相关性,年龄及BMI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的PT、FIB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呃逆所用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呃逆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98篇中医治疗呃逆的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中医治疗呃逆用药主要是温性,其次是平性药物,此两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73.5%;用药以苦味为最,其次是辛味药,此两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4.3%,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脾经的药物为最,紧随其后的是归胃、肺经的药物,此三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0.8%。结论:治疗呃逆应紧扣其病机,辛开苦降,药物以温性为主,脏则重在调理脾胃,其次是肺。  相似文献   
5.
肺炎喘嗽及兼变证的机理探讨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肺炎喘嗽的发病机理及兼变证的逐层加重机理从中医角度予以了总结。丰富了中医儿科五版及六版教材关于肺炎喘嗽及兼变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近五年呃逆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用药规律的分析。方法:以中医处方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98篇文献中,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共计149味,依据《中药学》中各论的分类原则,结论:初步筛选出20种使用次数显著高于其他药物的中草药,并且从用药中可以初步判断出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以湿热痹阻、痰湿阻滞、日久痰瘀阻络、阳气亏虚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评价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疗效性,为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1 310名受试者在内的随机对照试验12个,Jadad评分1个2分,其余均为1分,所有研究均处于C级,质量不高。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西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4.91,95%CI[2.84~8.49];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加西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西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4.69,95%CI[2.82~7.81;]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支气管炎和西药(中成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4.63,95%CI[1.94~11.03;]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西药(中成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7.07,95%CI[2.40~20.84;]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咳嗽和西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4.939,5%CI[2.30~10.57;]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加西药治疗肺炎和西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9.06,95%CI4.26~19.25;]对纳入研究不少于3个的研究做漏斗图分析,显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所治疗疾病包括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质量不高,影响了本次评价的效度。  相似文献   
8.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证-治相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研究证据的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相应的关系,为该病中医证治的规范化研究和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 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开展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文献研究工作,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梳理证型分布及每一证型的证治用药规律。 结果: 入选的156篇目标文献中涉及中医证型经规范后共计33种,前6位的依次是痰热蕴肺证、痰浊阻肺证、脾肺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风寒袭肺证。实证排在前10位的用药中有4味是相同的,即杏仁、半夏、甘草、茯苓;而虚则主要责之于脾,共性用药为白术、甘草。痰热蕴肺证用药前3位的为黄芩、杏仁、鱼腥草,痰浊阻肺证用药前3位的是半夏、陈皮、甘草,脾肺两虚证用药前3位的是党参、白术、甘草,肺肾气虚证用药前3位的是五味子、茯苓、甘草,肺肾阳虚证用药前3位的依次是炙麻黄、肉桂、熟地,风寒袭肺证用药前3位的依次是杏仁、甘草、炙麻黄。 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内在病机邪实主要以痰热、痰湿为主,正虚主要以肺、脾、肾虚为主,外在诱因主要为风寒袭肺;痰是慢性支气管炎实证的主要病理因素,气虚是慢性支气管炎虚证主要的病理因素;在以后的辨证论治中可以考虑以用药频次较多的中药为该证证治的基础方,在此基础上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