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保留桡骨小头内固定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桡骨小头Hotchkiss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类骨折的处理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3例伴桡骨小头HotchkissⅢ型骨折的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就桡骨小头的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10例行保留桡骨小头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者为内固定组,13例行桡骨小头切除后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者为置换组。对所有患者行至少1年,结合手术相关指标、肘关节功能评分、成本-效益分析、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综合分析两种方案处理恐怖三联征中桡骨小头Hotchkiss Ⅲ型骨折的医疗、经济效益并作比较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内固定组长于置换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当天疼痛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示,置换组总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其中其肘关节疼痛、功能范围恢复均优于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稳定性、日常活动完成情况评分对比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质量-效益分析显示,内固定组治疗费用低于置换组(P<0.05),治疗效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置换组(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TTE中该类复杂骨折,从而恢复肘关节日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桡骨小头置换术创伤较小,功能改善较优,但内固定术治疗效益及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高原地区终末期膝关节大骨节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 至 2019 年 12 月于波密县人民医院治疗的 25 例终末期膝关节大骨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置换 组 12 例,行 TKA,保守组 13 例,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生活 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结果:置换组患者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置换组患者术后 6 个月 HSS 评分、SF–36 评分均高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置换组 患者术后 6 个月 HSS 优良率为 83.3 %,显著高于保守组的 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见肺栓塞、 感染等并发症。结论:TKA 治疗高原地区终末期膝关节大骨节病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互联网+医联体模式为依托、在空巢老人群体中建立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家庭精准康复平台的可行性,并考察该平台的促康复效能和医疗效益。方法 以在我院行首次单侧TKA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随诊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借助以互联网通讯和医联体网络为基础的家庭康复平台进行康复指导,配合我院门诊随诊;对照组24例,予常规我院门诊随诊,门诊医生遵指南行康复锻炼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SF-36)和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HSS、SF-3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HSS评分、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7.74±3.44 vs. 84.24±3.52; 735.06±11.68 vs. 725.88±9.80; 99.58±4.06 vs. 95.68±3.66;P<0.05)。结论 依托互联网+医联体模式在空巢老人群体中构建TKA术后家庭精准康复平台切实可行,可有效改善该群体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有利于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整体针联合运动处方应用于伴骨质疏松症(OP)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预康复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伴OP的KOA患者随机入组,分3组:A组予常规术前宣教和准备;B组在A组基础上,术前应用标准化运动处方3周;C组在A组基础上,术前联合应用整体针和运动处方3周。比较术前3周、术前1天、术后8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的组间差异,并比较术中关节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含量的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50例受试者,A组15例,B组18例,C组17例。术前1天组间方差分析显示:B、C组VAS均低于A组(P<0.05),C组VAS低于B组(P<0.05);B、C组ROM均高于A组(P<0.05),B、C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HSS均高于A组(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在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中实施以中医透药+整体针疗法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方案的可行性,考察中医、 西医加速康复措施在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时的促康复效能.方法 以在我院行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干预差异分为四组:A组12例,根据指南采取传统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B组1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8行手术治疗的38例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单纯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23例(单纯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15例(联合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单纯组切口总长度短于联合组,联合组桡骨高度、掌倾角恢复程度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当天VAS评分、尺倾角、关节面台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中,联合组总分、活动度、握力、功能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发生关节炎4例,联合组发生关节炎3例,2组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05)。结论上述2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均能有效复位,恢复关节功能。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复位效果更好,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更优,但有钉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