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小檗碱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诱导ECV-304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ECV-304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小檗碱(Berberine,BBR)预处理ECV-304细胞2h后,用1∶100感染复数的S.aureus感染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ECV-304细胞内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预处理ECV-304后再感染S.aureus可显著性增加凋亡相关细胞因子Bcl-2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而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结论:小檗碱可以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S.aureus诱导的ECV-304细胞凋亡,本实验结果为临床治疗S.aureus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内的表达,探讨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S.aureus感染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aureus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其细胞内与抗凋亡相关的细胞因子Bcl-2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下降,感染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促凋亡的细胞因子Bax和caspase-3表达上升,感染6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凋亡相关细胞因子Bcl-2、Bax和caspase-3可能在S.aureus感染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医院近4年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药性变迁,为该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梅里埃ATB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以及配套的葡萄球菌鉴定条ID 32 STAPH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配套的ATB STAPH 500药敏条及KB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 5.4软件及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 048株,其中SAU387株,呈明显减少趋势(P<0.00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19株,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SAU主要分离于脓液、痰及血液标本,在痰标本中分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SAU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及四环素等耐药率较高,其中青霉素耐药率高于80%,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耐药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未出现对多肽类抗菌药物耐受的SAU菌株,对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夫西地酸耐药率较低。结论该院SAU的临床分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MRSA分离率逐年上升,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不断升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清学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在中国人群中的运用,确定本地区孕妇各孕周筛查血清学指标的中位数。方法采用西门子IMMuLITE1000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2854例孕15-20周的妇女进行血清标志物AFP、HCG、uE3检测,用西门子PRISCAVersion4.0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率筛查,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诊。使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本地区孕中期各孕周筛查血清学指标的中位数值。结果唐氏综合征风险筛查的阳性率为5.19%,其中经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4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其中3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检出率为100%。初步建立了本实验室孕中期各孕周筛查血清学指标的中位数值。结论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可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检出率。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中位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筛查策略,在提高唐氏综合筛查检出率的同时也可使假阳性率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诱导ECV-304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小檗碱(Berberine,BBR)预处理ECV-304细胞2h后,用S.aureus感染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ECV-304细胞内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预处理ECV-304后再感染S.aureus可显著性增加凋亡相关细胞因子Bcl-2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而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结论:小檗碱可以调节S.aureus诱导的ECV-304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ECV-30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的反应。方法常规方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以1:1、1:10和1:100的感染复数感染ECV.304细胞1、3、6、12h和24h后,估算细胞吞噬细菌数,采用Hoechst33258染色,DNAladder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RT.PCR检测细菌感染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复数越高,细胞内吞噬的活细菌数越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ECV-304细胞发生凋亡,凋亡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凋亡小体增多,DNA片段也随之增多。抗凋亡细胞因子Bcl2mRNA表达量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下降,而促凋亡细胞因子Bax和Caspase.3表达量增多。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ECV-304细胞后,通过下调抗凋亡细胞因子Bcl2、上调促凋亡细胞因子Bax和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内皮细胞的可能致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毕爱芬 《现代保健》2013,(16):134-137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现况与其耐药基因携带率,并分析与亚胺培南耐药关系。为预防临床感染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方法:临床收集2010—2012年患者标本并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而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在2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出8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37.03%,其IMP与VI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8.75%(23/80)与11.25%(9/80),其中9株携带VIM基因的菌株都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而类整合子检出率高达82.5%(66/80),其中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中整合子阳性率占85.71%(48/56)。结论: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医院内广泛传播,需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及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现况与其耐药基因携带率,并分析与亚胺培南耐药关系,为预防临床感染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方法:临床收集2010-2012年患者标本并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而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在2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出8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37.03%,其IMP与VI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8.75%(23/80)与11.25%(9/80),其中9株携带VIM基因的菌株都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而Ⅰ类整合子检出率高达82.5%(66/80),其中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中Ⅰ整合子阳性率占85.71%(48/56).结论: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医院内广泛传播,需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及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至2015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成:手术组64例,非手术组56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分成预后不良组61例(GOS 1~3分),预后良好组59例(GOS 4~5分)。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伤后1d、3d、7d动态检测CRP、PLT水平变化。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伤后1d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之后均逐渐下降,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手术组患者下降缓慢,一直维持较高水平,14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手术组患者下降显著,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伤后1d时PLT均未见升高,术后3d开始逐渐升高,7d时升高显著,手术组患者PLT水平升高程度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CRP入院时均升高,术后1d达高峰,之后两组均逐渐下降,预后良好组下降明显,而预后不良组CRP水平下降不明显,持续高水平状态时间长,术后7d时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在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术后1d时PLT水平均变化不大,术后3d均开始逐渐升高,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后7d PL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PLT的动态变化均存在一定规律,是判断脑损伤急性期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