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1.
目的:鉴定并研究半夏AP2/ERF转录因子的功能,为推进半夏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文基于半夏三代转录组数据鉴定了半夏中AP2/ERF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半夏AP2/ERF在不同组织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转录组数据共筛选出8个全长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归为AP2、ERF和DREB 3个亚家族;半夏AP2/ERF的氨基酸数目为251~512个,等电点为5.29~11.72,不稳定指数为45.90~82.41,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半夏AP2/ERF基因的结构域和Motifs相对保守。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半夏AP2/ERF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且主要在叶中表达。逆境胁迫应答分析表明,PtERF1主要响应NaCl的胁迫诱导;PtERF2和PtERF4在低温和聚乙二醇(PEG)胁迫下表达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上调;PtERF3同时响应低温和NaCl两种逆境的诱导;PtERF5同时响应高温、低温、NaCl、PEG胁迫诱导;PtERF7在高温胁迫下表达...  相似文献   
2.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名贵中药材熊胆粉及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研究,并建立其标准实验流程,以保障熊胆粉的安全有效利用。对收集到的12份熊胆粉样品进行DNA提取、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双向测序、运用Codon Code Aligner V 7.0.1进行序列剪切去除引物区得到COI序列,同时与Gen Bank中得到棕熊及混伪品COI序列,运用MEGA 7.0对研究的5个物种50条序列比对分析,计算变异位点及种内和种间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NJ)树。黑熊、棕熊的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远小于其混伪品间最小K2P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黑熊、棕熊各聚为一支,均可以与混伪品明显区分开。DNA条形码技术为一种安全便捷可靠的物种鉴定技术,建立动物类药材COI序列标准话流程,在中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丰兰  孙梦楚  史梦如  薛建平  段永波 《中草药》2018,49(15):3703-3709
通过对已有药用植物转基因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为药用植物和中药材转基因监管提供有效策略。采用关键词检索法对中国知网和SCI两大数据库进行查询,建立48种常用药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常用表达元件的数据库,分析转基因元件使用情况,并总结外源转基因的筛查策略。获得1993年4月至2016年5月的转基因研究文献281篇,包括中文文献230篇,英文文献51篇。40.4%的中文文献和54.9%的英文文献研究目的为优化药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常用启动子包括P-35S、P-Ubi、P-GPD和P-act,其中P-35S的使用频率最高,为68.7%。常用标记基因包括NPTII、HPT、Gent、Bar和aad A,其中NPTII的使用频率最高,为37.4%。常用报告基因包括GUS和GFP,GUS使用频率达到35.2%。常用终止子包括T-NOS、T-35S和T-OCS,其中T-NOS的使用频率最高,为58%。对各元件进行配组分析,发现"P-35S+T-NOS+NPTII+GUS"组合筛选成功率为86.1%,在此基础上加入有一定使用频率的HPT、Bar和GFP,对药用植物转基因元件的筛查率达到91.5%。对于使用同源或内源启动子、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的研究,可基于T-DNA边界序列进行转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炮制半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进行市售炮制药材的分子鉴定。方法:以半夏药材炮制品为试验材料,对CTAB水浴后沉淀试剂进行筛选,并优化样品用量、沉淀试剂和裂解时间3个参数,建立半夏炮制品DNA提取方法;采用该法提取市售13份姜半夏和法半夏基因组DNA,用基于ITS2序列的PCR扩增法进行分子鉴定。结果:以CTAB水浴后加入甲醇处理可有效促进DNA沉淀,起始半夏药材0.5 g、水浴裂解时间1 h即可快速高效获得基因组DNA。对所提取DNA样品进行PCR扩增,所有样品全部成功测序。相似性搜索法分析表明,13份样品中10份为掌叶半夏,3份为半夏。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简易快速的半夏药材炮制品DNA提取技术,所提DNA满足半夏药材的分子鉴定要求。该结果也提示市售半夏药材混伪情况较多,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组织培养牡荆的遗传稳定性。方法 考察4种溶剂对牡荆叶总黄酮的提取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牡荆素含量,并测试牡荆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动力学曲线。结果 不同溶剂对牡荆叶活性成分提取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性乙醇(pH 1.33)、70%乙醇溶液、丙酮、乙酸乙酯。以酸性乙醇(pH 1.33)为溶剂的组织培养和野生牡荆叶中总黄酮含量以鲜重计分别为62.79 mg/g和60.35 mg/g,牡荆素含量以鲜重计分别为132.20μg/g和126.12μg/g,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1 mg/mL和1.37 mg/mL。动力学曲线分析表明,组织培养和野生牡荆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均为可逆性抑制。结论 牡荆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抑制作用,且组织培养和野生牡荆叶活性成分相当,组织培养牡荆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