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药材基源植物优良品种是提升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前提,当归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人工栽培种植历史悠久,总结当归育种研究进展,为后期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章对当归种质资源、细胞学、组织培养以及自然变异选择、杂交选育、辐射与倍性诱变等育种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分析。文献分析表明,当归育种起步相对较晚,尽管近十余年来已经育成了一些品种,但在抗病品种和抗抽薹品种选育方面相对滞后,而生产中当归连作障碍凸显,病虫害逐年加重。因此,抗性育种将是当归今后育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生长调节剂打破温室当归苗的休眠状态,并促进其出苗及生长进程。方法:以当归温室苗为材料,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于移栽时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赤霉素(GA3),胺鲜酯(DA-6)和萘乙酸(NAA)混合溶液浸根,于出苗期监测出苗动态,于生长稳定期测量茎叶形态指标并统计抽薹率,于采挖期测量根部形态指标并统计产量。结果:GA3,DA-6和NAA对温室当归苗的出苗率的影响极显著,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GA3DA-6NAA;当归温室苗的出苗率、产量均与GA3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与DA-6和NAA均不相关。结论:GA3,DA-6和NAA药剂组合能有效打破当归温室苗的休眠状态,并显著促进其出苗及生长进程;筛选出的当归温室苗移栽时浸根的最佳药剂组合为96.00 mg·L-1GA3,20.26 mg·L-1DA-6,53.12 mg·L-1NAA,当归温室苗的出苗率达到83.75%,当归产量达到363.22 kg·666.7 m-2。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当归成药期的形态变化特征及物质积累进程,为当归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 以当归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定期取样并测定茎叶性状,根部性状,根部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质量分数等。结果 株高、叶数和叶鲜/干质量在成药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长、根粗和根鲜/干质量在成药期呈升高的趋势,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和总量在成药期均呈升高的趋势。结论 茎叶生物量的积累进程快于根部生物量,且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积累进程从属于根部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中柴1号”为实验材料,应用盆栽方式研究腐植酸水溶肥对柴胡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柴胡苗龄为60 d时分别设腐植酸水溶肥稀释倍数1 200(T1)、1 500倍液(T2)、1 800倍液(T3)、2 100倍液(T4)对幼苗进行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处理30 d后分析各处理对柴胡幼苗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以及光合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3处理的株高、叶片数、根粗、根长分别显著增加了36.82%、37.03%、42.78%、22.38%,根鲜重、叶鲜重、根干重、叶干重相较CK分别极显著增加了90.36%、98.68%、123.84%、104.38%。此外,腐植酸水溶肥还增强柴胡幼苗根系2,3,4-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还原活力,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提升Pn、Gs、Tr等光合参数。综上可知,施用腐植酸水溶肥1 800倍液可显著促进柴胡...  相似文献   
5.
王兆丰  张继  武伟国  于佳 《中成药》2013,35(1):193-197
目的用酸性白土吸附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实现咖啡因的脱除。方法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吸附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结果在酸性白土用量30g/L,吸附时间40min,吸附次数3次和搅拌速率120r/min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咖啡因量明显下降,其脱除率超过98%,此外,儿茶素类量均有提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间未发生明显的同分异构转化。结论与文献报道的脱除茶多酚中咖啡因的其它方法相比,酸性白土吸附法的咖啡因脱除率更高,且没有发生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当归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归[A 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为伞形科2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是一种常用中药材,素有"十方九归"之称,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当归药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1-2]),早在汉代和三国时期,当归人工栽培已见诸文字记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随着气候变化与科技进步,当归栽培技术不断变革创新,经历了平地作畦种、育  相似文献   
7.
以柴胡属的小叶黑柴胡与狭叶柴胡为试验对象,采用露地直播栽培的方法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幼苗生长发育动态、生物量积累、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等的活性,旨在为小叶黑柴胡引种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叶黑柴胡幼苗根粗、根长、株高、叶片数等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积累均低于狭叶柴胡,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显著低于狭叶柴胡(P0.05),CAT,APX活性低于狭叶柴胡但差异不显著,而MDA含量却显著高于狭叶柴胡(P0.05)。由此可知,野生小叶黑柴胡经引种驯化后相对于栽培狭叶柴胡,其植株生长速率较慢,其抗逆性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育苗模式对当归种苗和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为当归主产区育苗方式创新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选择三种不同模式育成当归种苗在宕昌县阿坞镇进行覆膜移栽,测定分析种苗质量性状、田间返青率、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模式育成当归种苗生长发育个体质量间存在显著差异,移栽后返青率、药材质量性状和产量间也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熟土模式育成当归种苗单根鲜重平均约1 g左右,根长大于11 cm,根粗在5~6.5 mm之间。种苗返青率基本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其中川熟地种苗返青最快,其次是冬季熟土模式育成种苗,基质苗返青最慢。秋季采挖后,川熟地模式种苗移栽后当归药材单根最重,芦头茎最粗,鲜根产量达513.45 kg/667m~2。结论:川熟地育苗可作为当归主产区种苗繁育的新途径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