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器官捐献数量不断增加和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肝定义不断拓展,供肝质量必然成为影响肝移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最大限度解决器官短缺和推动器官移植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利用机械灌注(MP)对供肝进行灌注、保存、评估及修复,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提高肝移植质量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国内外ECD供肝的不同应用情况,结合国际上MP研究进展和本中心有关研究经验,探讨整合器官保护技术建设器官重症监护室(ICU)的可行性,拟在推动我国器官移植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丰富器官捐献与移植“中国模式”的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其疗效。方法6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使用倍他西汀(西其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1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统计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在临床症状、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变化情况,评估其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加快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P<0.05)。结论加用纤溶酶治疗VBI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合欢皮及其混淆品的鉴别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女性静脉注射异丙酚全麻后,进行心电图观察。方法:80例A SAⅠ~Ⅱ级、年龄20~60岁同期接受异丙酚无痛人流术或无痛诊刮术患者,按照年龄分成四组(n=20),20~30岁为A组,31~40岁为B组,41~50岁为C组,51~60岁为D组。采用标准Ⅱ导联及V6导联记录心电图,人工分析结果。结果:四组患者注射异丙酚前后标准Ⅱ导联及V6导联的P-R间期、QRS波群、T波及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T段无偏移。结论:对20~60岁女性患者进行异丙酚无痛人流术或无痛诊刮术时,静脉注射治疗剂量的异丙酚,对心电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颈椎后路手术是临床治疗颈椎病的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可直视、减压充分等优点[1].随着颈椎手术技术的发展,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在临床开展更加广泛.因后路手术解剖结构复杂,颈椎管内血管、神经分布丰富,颈脊髓属于高位中枢神经系统,手术风险大,易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患者情况,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并按照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的使用分类。结果:检出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科室为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道、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33例,占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31.7%。结论:为了有效防控感染发生,应根据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本科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毕业生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实现这一目标,在一段时期内,国家还要通过政策法规、计划指导、经济杠杆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毕业生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病因干预提供可能。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16例(64%),中枢性面瘫16例(64%),舌瘫15例(60%),眩晕13例(52%),构音障碍12例(48%);病情进展时间中,进展时间不超过3天为22例(88%),超过3天为3例(12%),平均为2.32天;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3例(52%),高脂血症11例(44%),椎基底动脉狭窄10例(40%),糖尿病9例(36%),冠心病9例(36%)。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部分可表现为进展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狭窄、糖尿病、冠心病是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顸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69岁, 因"体检发现胆管扩张1年余, 身目黄染1个月"于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治疗。之前在当地医院行增强CT检查提示左侧肝胆管及肝门部胆管周围低密度病灶, 伴远端胆管扩张,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随后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管支架置入术, 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 术后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2023年1月患者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检查血清IgG4:3.29 g/L, 综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 不除外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可能。予诊断性激素治疗15 d后, 未见皮肤、巩膜黄染, 定期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随后激素治疗减量, 复查CT提示肝内低密度病灶范围缩小, 远端胆管扩张缓解。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与住院病人及外单位送来的血清4384份。其中门诊病人血清2255份,住院病人血清1968份,外单位送来的血清161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