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质量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在实施护理后,治疗组患者中综合评分低于70分3例(7.7%),70-90分15例(38.5%),超过90分21例(53.8%),对照组患者中综合评分低于70分22例(46.8%),70-90分15例(31.9%),超过90分10例(21.3%),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手术质量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必要的人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病症快速恢复,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院非肿瘤儿童病房血小板无效输注病例临床资料分析,了解儿童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顺序收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非肿瘤病房住院的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40例患儿病例,对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儿输注前中位血小板数目为10.2×10~9/L(0.0~20×10~9/L);出血情况:0级12例(30%)、Ⅰ级10例(25%)、Ⅱ级8例(20%)。Ⅲ级6例(15%),IV级4例(10%)。原发疾病:噬血细胞综合症10例(2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6例(15%)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20%)、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例(17.5%)、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5%)、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例(2.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例(7.5%)、其他3例(7.5%)。发生无效输注原因:免疫性因素21例(占52.5%):自身抗体5例、同族免疫性抗体16例(HLA特异性抗体10例、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6例),非免疫因素19例(47.5%):包括分布异常8例、非分布异常11例。治疗及预后: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针对21例免疫给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18例有效(有效率85.7%);32例应用促血小板生成素(rh TPO),25例有效(有效率78.1%)。结论非肿瘤性血液病患儿可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以及出血症状,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均为常见发病机制,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性应用免疫治疗可以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加味生脉饮辅助化疗对气血两虚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营养情况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 将100例ALL化疗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长春新碱(泼尼松)+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VDLD)方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和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CAM)方案进行早期强化治疗。对照组口服生脉饮,10 mL/次,3次/d。观察组口服加味生脉饮,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进行治疗前后微型营养评定(MNA),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T细胞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计算CD4+/CD8+;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和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况高于对照组(Z=2.018,P<0.05);观察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Z=2.029,P<0.05);观察组M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FS-R和气血两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B,ALB,PAB,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gM和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RBC,Hb和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生脉饮内服辅助用于ALL化疗患儿,可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平衡,减轻临床症状,促进造血系统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安娜  张古英  李瑞宏  梁玉丽  丁翔宇 《中医药导报》2020,26(12):122-126,132
目的:系统评价槐杞黄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1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预先设定的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治疗儿童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814例患者,试验组914例,对照组9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槐杞黄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哮喘可提高总有效率[RR=1.22,95%CI(1.17,1.28),P0.000,01];增加1 s用力呼气量(FEV1)[SMD=1.39,95%CI(0.77,2.01),P0.000,1];增加用力肺活量(FVC)[MD=0.64,95%CI(0.44,0.83),P0.000,01];提高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MD=10.08,95%CI(9.07,11.08),P0.000,01];降低IgE水平[SMD=-0.54,95%CI(-0.71,-0.38),P0.000,01];提高干扰素γ(IFN-γ)水平[SMD=0.85,95%CI(0.72,0.98),P0.000,01]。纳入研究中报告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哮喘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肺功能,纠正免疫失衡,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仍需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的RCT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银杏叶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联合银杏叶片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取得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蛋白(sFa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探讨凋亡机制在COPD发病机制的作用,寻求评价COPD病情控制水平的凋亡/抗凋亡指标.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就诊于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COPD急性发作期(急性期组)、治疗后达到稳定期(稳定期组)的患者139例,并选择33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的sFas和VEGF浓度水平测定及肺功能的测定.结果 ①COPD急性期组[(20.12±2.14)ng/mL]、稳定期组[(17.90±2.07)ng/mL]、正常对照组[(15.15±2.87)ng/mL]患者血清sFas浓度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PD稳定期组血清VEGF浓度[(416.00±65.78) pg/mL]较急性期组[(510.71±83.12)pg/mL]、正常对照组[(521.60±35.75) pg/m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较正常对照组VEGF浓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OPD急性期组A、B、C、D各级患者血清sFas浓度分别为(18.48±1.32)、(19.02±1.56)、(20.96±1.82)、(21.91±1.84)ng/mL,呈增加趋势,B、C、D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期组A、B、C、D各级患者VEGF浓度分别为(587A±31.7)、(571.6±27.9)、(485.5±34.6)、(398.5±41.5)pg/mL,呈下降趋势,B、C、D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OPD稳定期各亚组患者血清sFas和VEGF浓度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5).④COPD急性期各亚组患者血清sFas和VEGF浓度与FEV1无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凋亡异常,血清sFas和VEGF浓度可以作为细胞凋亡的指标,衡量其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合理性及药物利用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某儿童医院296例使用脾多肽注射液患儿的病历资料,结合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专家共识》以及患儿年龄、体重,建立儿童脾多肽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评分标准,包括适应证、药物剂量、溶剂种类、药物浓度、给药频次、联合用药和免疫功能检查等7项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合理性评价,合理记1分,计算各指标合理率及总得分百分率,初步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在儿童患者中的合理用药评价方法。结果:用药评价结果显示,得分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药物剂量(100%,296例)、溶剂种类(100%,296例)、给药频次(100%,296例)、适应证(97.97%,290例)、联合用药(95.61%,283例)、药物浓度(79.73%,236例)、免疫功能检查(61.82%,183例)。对患儿的体重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单位体质量用药量与体重呈负相关。药物利用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dose of children drug utilization index,d CDUI)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且低体重患儿的d CDUI>1,存在过度应用现象;高体重患儿的d CDUI<1,存在用药不足问题。不同体重分组患儿的儿童浓度药物利用指数(concentration of children drug utilization index,c CDUI)均>1,超浓度应用现象严重。结论:应规范脾多肽注射液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将60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初始剂量25 mg/d,随后根据血小板计数(PLT)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袋/次,2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PLT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患儿PLT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非常高,并且经济负担重,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非常清楚。本文综述除慢性炎症、蛋白酶失衡、氧化与抗氧化失衡3种机制以外的近年来新发现的另一机制——细胞凋亡-抗凋亡失衡机制,这一机制在COPD患者慢性炎症细胞、肺内实质及间质细胞凋亡异常,以及与之前3种机制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