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首次应用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agglutinin,WGA)免疫组化法对91例麻风皮损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cells,LC)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对照和消退期病例均为阴性,仅活动期病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56.92%。结核样型麻风和瘤型麻风表皮WGA阳性LC密度分别为90.13±17.81和16.80±7.59,两者差别具高度显著性(p<0.05)这一结果不仅表明两极型麻风表皮LC数有所不同,而且提示活动期麻风表皮LC的糖基代谢和膜表面功能发生了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2.
梁智 《微创医学》2004,23(2):163-164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多种疾病均可造成的一种周围血象的改变,这种现象除见于造血系统疾病外,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的疾病,易引起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1992~2002年诊治的19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以猪作为动物模型,通过分层抽样,制作各向同性切片,在图像分析仪下对超薄皮瓣的血管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超薄皮瓣血管密度于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显著性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出现在超薄皮瓣存活部分的远端,之后渐至近端。这种变化在超薄皮瓣血运重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猪作为动物模型,对带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的血运重建规律进行了探讨。以超薄皮瓣为实验组,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组,按自身配对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通过荧光素显色,透明标本,组织学,明胶墨汁灌注过程中超薄皮瓣的染色情况等观察,发现超薄皮瓣的再血管化发生在术后第5天,至第7天新生血管通过塑形趋于成熟。它既发生在皮瓣与受床之间,又发生在皮瓣与创缘之间,而且由皮瓣成活部分远端渐至近端。  相似文献   
5.
皮肤软组织究竟能扩张多大面积?扩张的面积在术前是否可以较为精确地测算?自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广泛应用以来,这些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们关心和感兴趣的。现将作者在8例头皮扩张患者中,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预测术前扩张面积的体会报告如下。1测量与计算方法皮肤软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雌性杜洛克猪(FRDP)皮肤深层结构损伤的进一步的观察,说明其产生增生性瘢痕,为FRDP作为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只FRDP背部造成4种不同深度的创面。将0.038 cm、0.076 cm组视为浅创面组;0.114 cm、0.152 cm组视为深创面组。分别在伤后不同时间点上切取组织标本行HE和弹性纤维(VVG)染色。大体观察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组织病理学观察增生性瘢痕的形态;行瘢痕组织厚度的测定。结果HE和VVG染色观察到正常FRDP背部皮肤存在一种结构单位。深创面组该结构单位的深层部分受损,伤及脂肪穹隆以及腺体。伤后150 d,脂肪穹隆以及腺体结构消失,并被大量堆积的、没有特定的方向、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束充盈。结论FRDP的皮肤深层受损直接导致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为增生性瘢痕的FRDP模型提供了又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管理,更好地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重点学科(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对运行两年以上的首批30个重点学科(实验室)进行了评估。评估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按照定量评估为主、定性评估为辅的原则进行[1,2 ] 。一、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全面提高我省医学科技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从2 0 0 1年开始,江苏省卫生厅组织实施了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和医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在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冠心病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P选择素、hs-CRP、血小板水平,运用q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梗患者P选择素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梗患者hs-CRP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选择素的变化是血小板活化较特异的指标,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判定有重要价值,优于hs-CRP,联合检测hs-CRP更能反映冠心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早期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性痴呆组)、49例动脉硬化症无痴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组)和48名健康人(健康人组)分别进行P300检查,比较三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血管性痴呆组P300潜伏期较动脉粥样硬化组、健康人组明显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在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技术联合人工真皮(PELNAC)治疗功能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效果,推广该治疗方法的『陆床应用。方法:2008年3月-2011年12月,笔者应用VAC联合FELNAC治疗11例患者13处创面,其中车祸伤9例、自行车辐条搅伤1例、过山车滚轮碾压伤1例,所有创面均位于下肢,均为关节功能部位创面,9例有深部组织外露,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围手术期行全身支持治疗,尽快扩创,行VAC治疗,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行PELNAC移植,PELNAC血管化后,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果:所有创面经VAC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迅速,部分或完全覆盖深部外露组织,行PELNAC加自体刃厚皮片移植,12处创面一次性愈合,总治愈率为92.3%。随访半年-3年,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外观较好,功能佳。结论:VAC联合人工真皮治疗功能部深创面,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愈合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