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的发展,高能量损伤的增加,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本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了因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后伴关节腔碎骨块嵌入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23~48岁,平均32岁。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塌方伤1例。本组均为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缘骨折。按照叶应荣等犤1犦髋关节脱位分型为Ⅱa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1例,其他部位骨折2例,腹腔内脏损伤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20小时。来院后均急诊在脊髓麻醉或静脉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复位后摄片检查发现关节腔有游离碎骨块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弄清股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是否合并胫侧副韧带损伤,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方法:对16例认为合并有胫侧副韧带断裂的股骨内上髁撕脱骨折病例进行手术探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胫侧副韧带的断裂。结论:术前应仔细检查。作膝关节外翻应力位摄片,以明确诊断,一般情况下,股骨内上髁撕脱骨折不会合并胫侧副韧带断裂。  相似文献   
3.
常规X线阴性的隐匿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外伤性骨折病人,可通过常规X线作出诊断,但也存在着假阴性结果,从而延误诊断,影响疗效。本院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骨折病例2120例,其中64例常规X线假阴性,后经复查X线、CT扫描诊断为骨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8~70岁,平均40岁。临床上有不同程度外伤史,患部疼痛伴功能障碍等体征,急诊行常规X线示假阴性,后复查X线确诊18例,CT确诊46例。确诊时间1~28天,平均2周。X线复查包括改变投照体位、角度、动态观察。CT扫描多采用轴位横断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2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人随访6~29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17例功能评价为优。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均应手术,较保守治疗有许多优点。当前后骨盆环均有损伤时,应重点强调后方损伤的准确复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ENDOBUTTON系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6例。结果:随访4~14个月,所有患者无内固定物松动及再脱位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以来,共治疗认为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的股骨内髁撕脱骨折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0~45岁,平均31岁。左侧2例,右侧4例。伤后出现膝关节内侧肿胀或青紫,压痛明显,膝外翻应力试验(+),关节活动受限。Ⅹ片示股骨内髁撕脱骨折,骨块略有移位。于膝关节内侧作切口。术中6例均未见内侧副韧带断裂,直视下作膝外翻应力试验,见撕脱骨块被牵拉下移0.5~1.0cm,该试验表现为阳性,放松后骨块复原。将撕脱骨块对位固定后,再作上述试验则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对人体的负重和行走至关重要。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60%,而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75%。由于其外形及解剖结构的特殊,故其治疗困难,疗效较差,致残率高达20%-30%。随着对其损伤机制和病理解剖理解的深入和内固定材料的改进,手术内固定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2001—2003年,对31例关节内跟骨骨折作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固定,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8年4月~2004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9例,为提高手术效果,将以往固定用的克氏针做成大头钉,并做埋头处理,从而降低了克氏针尾阻碍桡骨小头旋转运动的可能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组23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9—64岁,平均44.3岁;SchatzkerⅠ型10例,Ⅱ型7例,Ⅲ型6例。对照组2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5.7岁;SchatzkerⅠ型11例,Ⅱ型2例,Ⅲ型9例。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随访10—36个月,平均16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术时X线暴露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Ⅱ期手术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疗效好,减少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减少了术中X线的暴光率,减少Ⅱ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晚期严重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1988年至2000年,本院收治了因桡骨远端骨折而引起的晚期正中神经卡压和指伸肌腱断裂16例。为总结经验,探讨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38~65岁,平均50岁。正中神经卡压8例,拇长伸肌腱断裂5例,拇食指伸肌腱同时断裂1例,中环小指伸肌腱断裂2裂。发病时间为骨折后2个月至9年。本组特点为既往均有桡骨远端骨折病史,且行手法整复治疗。2.临床表现:症状最早于桡骨远端骨折后2个月出现,最迟为9年。正中神经卡压病例表现为患侧手指疼痛、麻木、握物无力,检查大鱼际肌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