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瘀血汤系《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方。由(庶虫)虫、桃仁、大黄、蜜、酒组成,功能破血逐瘀。原文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于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其实,临床运用并非只拘于产后腹痛或经水不利之证。笔者在五十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下瘀血汤治疗各种血证,屡获奇效,兹举验案如下: 例一:产后衄血朱某、女,25岁,福鼎县前岐人,1984年3月1日诊。产后五天,全身广泛出血。住某医院治疗,经用抗生素、止血剂、输血等措施,兼服中药而罔效。乃求诊  相似文献   
2.
“单腹胀”病名,始创于丹溪。他说:“单腹胀乃脾虚之甚……”所致(见《丹溪心法》)。继后如《寿世保元》《医编》《景岳全书》等书都有论述。本病多由纵酒、饮冷、暴食,或七情内伤,或冒寒着湿,遗邪久客太阴而引起的。虽见症有脾、肺、肾三经受病,而脾职失常,更为重要。《素问》  相似文献   
3.
刘××,男,39岁,渔民,福鼎县籍,于1975年10月13日就诊。病史:患者于就诊二十天前,在舟山群岛捕鱼。因疲乏、食欲不振、尿黄,曾赴当地县医院就诊。经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12单位,谷丙转氨酶200单位,拟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前往××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4.
满天星对传染性肝炎的疗效我院于1959至1961年采用满天星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六十例,另选本病二十例用西葯护肝疗法作为对照組,成績令人满意。本文八十例全部均有黄疸和食欲不振,絕大多数肝肿大、肝区疼痛、精神不佳、疲倦乏力和上腹部不适,少数惡心呕吐、腹泻、便秘和头痛等。黄疸指数,二十单位以下者十五例,八十一至一百单位以上者三例,其余为二十一至八十单位。范登白反应,70%为直接双相反应,30%为間接反应。麝絮( )者十六例,( )者五十二例,( )者十二例。尿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福安、霞浦、宁德三县在宁德召开了中医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有三县代表三十余人,此外还邀请本专区——福安专区所属各县中医代表参加。在会上交流的学术论文有八十余篇。象这样小型县际性中医学术会议的召开,在我省还属首次。会议开得很成功,特别是对为基层医疗单位组织了简普廉验的单方草药和民间疗法这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为及时反映这次会议学术活动情况,本刊除拟采选其中部分文章分期发表外,本期特辟专栏,就交流资料中摘录几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例一,气息欲绝王××,女,48岁,商人,1983年1月8日诊。屡觉气息欲绝年余,目前每日发作一至数次,经某医院全面检查未见异常,拟诊为神经官能症,经谷维素,维生素等治疗,效果甚微。证见面色不泽,愁容不展,烦躁,坐卧不安,口臭,口干不喜饮,目神呆滞,泪多自下。纳少,二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给甘草30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连进十余剂,脉缓,气息如常而愈。例二,欠伸不寐林××,女,52岁,家庭妇女,1962年5月3日就诊。欠伸不寐五个余月,心情躁难言,经各项检  相似文献   
7.
产后发热,本因正虚,更受邪劫,来势重笃。昔贤多以气血不足、淤血留滞立论,唯孟英独树一帜,诚为可贵。温习其产后发热医案,盖告人:明气血不足更须识阴液亏虚,审淤血为患更须察痰饮作祟,知正气内  相似文献   
8.
例一,单腹胀:王某,女,48岁,1978年4月2日诊。自诉2年前因板车撞伤,第3腰椎骨断裂,经福州某医院外科手术治疗而告愈。此后体质渐衰,精神委靡,纳少乏味,寐差,骨伤处(固定不锈钢片未取出)时时作痛,腰部僵直感,弯曲不能自如,其后又腹胀如鼓,但二便尚可。福州某医院检查:肝脾未肿大,亦未  相似文献   
9.
高热致痉的治则,当以泄热养阴为要,其辨治要点还须审察邪之性质与病变部位,用药于祛邪之中,顾及养阴,务使热邪退则痉自止。兹将笔者运用自拟方治高热致痉临证拾隅举例如下: 例一:叶××,男,36岁,1976年10月5日诊。五日前宴食辛腻,始见发热、腹胀、呕吐,渐致高热,医者曾用退热剂、抗生素、物理降温、输液、并中药调胃承气、  相似文献   
10.
我幼时从吴品三、金雁翔二位老师学医,二老均就学于苏寿仁老先生,对苏老学术体会较深。今苏老已故80余年,而他的事迹在闽浙医界与群众中间,至今流传不衰。兹将其生平及医事简介如下: 苏老生于公元1818年,闽南人。自幼从父学医,20岁开业,当时闽南山区瘟疫流行,死亡甚多,苏老深感内疚,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上及《灵枢》、《素问》、《伤寒》、《金匮》,下及诸子百家,并远离乡井,走访苏杭,兼采当时名医成就,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