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 DCE-MRA)是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由静脉注入血管,使血流的T1时间较周围组织的T1时间明显缩短,再利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迅速采集血管影像的技术。成像数据经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处理将靶血管清晰地显示出来,由于其成像时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临床护理只强调留置尿管的方法和步骤,却忽略了拔除尿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使得有些病人拔除尿管后出现第1次自行排尿困难,临床上由于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而再次行导尿术者较多见。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有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4.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16层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39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者31例,PTCA术后8例)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16层CT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情况。以管腔直径减小>50%为标准,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析1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及对病变性质的显示情况。结果:16层CT对冠状动脉的总体显示率为94.8%(333/351)。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总体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94.7%,符合率为86.0%。16层CT显示钙化及非钙化斑块混合存在致血管狭窄21处,高估3处;中间密度斑块致狭窄8处,高估3处;软斑块3处,无显著狭窄。16层CT能清晰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1例再狭窄,1例闭塞,余通畅,其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致。另外,16层CT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瘤1例,室壁瘤1例,房间隔缺损1例。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全面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介入检查及治疗必须使用碘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副反应,对于介入治疗的成功及术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1995年6月~1996年3月,对使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介入检查和治疗病人进行了观察,并对两种造影剂的副反应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临床护理只强调留置尿管的方法和步骤,却忽略了拔除尿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使得有些病人拔除尿管后出现第1次自行排尿困难,临床上由于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而再次行导尿术者较多见。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有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有研究表明,用个体放尿法,可以保护留置尿管病人的膀胱功能,提高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如何掌握拔除尿管的时机,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自2002年9月—2004年9月,对22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拔除尿管时机作了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方法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8例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经膈脚后入路内脏神经毁损性阻滞.结果:穿刺点选定在L1棘突水平,旁开平均2.9cm,几近垂直进针,平均深度9.1cm,针尖均到达膈脚后内脏神经周围.镇痛效果:短期(<1个月)显效率为64.3%,总有效率为92.9%;长期(> 3月)显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81.5%.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定位准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中西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病人在服用力平脂或舒降之、普拉固等西药的同时,采用中药决明子、构杞子、山楂、银杏叶制品及深海鱼油、大蒜等药食同源的食物。结果:经过合理治疗,病人的血脂指数逐渐改善。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病人在服用力平脂或舒降之、普拉固等西药的同时,采用中药决明子、枸杞子、山楂、银杏叶制品及深海鱼油、大蒜等药食同源的食物。结果:经过合理治疗,病人的血脂指数逐渐改善。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疾患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并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层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损伤性小、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使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A)在临床上得以应用。为冠状病变无创检查提供了新的方法。2004年3—12月,我院共进行MSCTA检查550例,现将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男310例,女24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5岁,平均55岁。设备采用飞利浦MX8000IDT多排螺旋CT机,美国MedradVistron CT高压注射器,心电门控机,20GA,1·1 mm×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