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每1~2个月和5~6个月更换一次VITAPEX对诱导死髓年轻恒牙根尖屏障形成的影响。方法对45例患者72颗牙髓坏死的年轻恒双尖牙用V1TAPEX作根尖诱导形成术,将患牙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每1~2个月(A组)和5~6个月(B组)更换一次VITAPEX,每3个月拍X线片,分析两组间根尖屏障形成的速度和位置的差异。结果72颗牙都在20~65周后形成了根尖屏障,所用时间A组平均为32周,B组平均为56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VI—TAPEX诱导年轻恒牙根尖屏障形成效果良好,应重视VITAPEX的更换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使根尖屏障较早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和甲醛甲酚液作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剂,比较两者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恒牙220颗,随机分为2组,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A组)和甲醛甲酚组(B组)。纪录临床症状和体征,拍摄X线片,常规进行根管预备后,A组用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消毒根管,B组用甲醛甲酚纸尖消毒根管,1周后复诊根充。记录昨床症状和体征,并用临床根尖周指数(CPI)进行疗效评定,随访2a,观察疗效。结果:A组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2a后成功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用为根管消毒剂,可减少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过程中急症的发生,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补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金标准”,但经肩袖修补术治疗后的术后再撕裂率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肩袖原有结构无法恢复,因此仅通过手术方法进行解剖学愈合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其对肩袖愈合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有助于激发腱骨界面有序再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类支架、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层出不穷,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综述较少,不便临床医生及相关领域学者总体了解研究近况。目的:对近年来肩袖腱骨愈合领域研究中的组织工程学相关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及细胞因子做一总结,以期对肩袖腱骨愈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英文检索词为“肩袖损伤,组织工程;rotator cuff,tissue engineering”等。对检索出的10年内文献进行筛选,排除与文题无关及质量低或重复文献,并手动纳入其他相关文献,最终对纳入的69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在腱骨结合部位的再生领域中有着巨大的潜力。(1)目前的支架材料可大体分为天然材料支架、人工合成材料支架及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于不同MRI分期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48例应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患者,根据MRI表现分级分成4组,术后随访了解踝关节功能恢复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各分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48例平均随访23.7月,对于MRI分级Ⅱ° ,Ⅲ° ,Ⅳ° ,Ⅴ° 损伤患者,微骨折术均能带来良好的功能结果(P < 0.05);术后AOFAS功能评分总优良率达40例(83.33%),其中Ⅱ°13(100%),Ⅲ° 16(100%)远高于Ⅳ° 7(63.64%),Ⅴ° 4(50%);AOFAS评分改善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VAS评分改善在各组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并且Ⅱ° 和Ⅲ° 损伤患者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Ⅳ°和Ⅴ°损伤患者(P < 0.05)。  结论  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不同MRI分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有差异,Ⅱ° 和Ⅲ° 损伤患者疼痛缓解与术后功能明显优于Ⅳ° 和Ⅴ° 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但已有的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软骨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目的:总结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新型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方法:“Osteoarthritis,Pyroptosis,Necroptosis,Ferroptosis,ROS,L-ROS,Iron-overload”为英文检索词,以“骨关节炎、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铁超载、脂质活性氧”为中文检索词,使用计算机在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维普数据库检索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有关于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相关文章,并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焦亡与骨关节炎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的研究重点仍是NLRP3炎性小体和脂多糖。有关坏死性凋亡的研究中,骨关节炎的发展也已被证明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密切相关,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有可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铁死亡是一种最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其通过铁超载和脂质过氧化介导了软骨细胞的死亡,但铁死亡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具有复杂的信号通路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BCT定位下开放式导萌与闭合式导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4颗前牙埋伏阻生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开放式导萌)、B组(闭合式导萌)、对照组(直接拔除),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治愈率具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X~2=,P0.05);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匀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放式导萌与闭合式导萌对埋伏牙进行矫正治疗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显著优于直接拔除法,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后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其在腱骨损伤时对干细胞的迁移作用和最佳体外促迁移浓度。方法:随机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另取3只为空白对照。于造模后3,5,7,14,21,28 d各处死3只并处死空白组兔,取腱骨连接处组织保存在-80℃冰箱。应用ELISA反应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愈合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取幼兔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效果及体外促迁移最佳浓度,将培养到P3代的干细胞与Brdu共培养后注入兔耳缘静脉,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干细胞是否迁移至损伤处。结果与结论:(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肩袖腱骨愈合过程呈双峰表达,于伤后3 d明显增高(P <0.01)随后下降,于伤后5 d达最低,后再次升高于伤后14 d达峰值(P <0.01),然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已有针对lncRNAmi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对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调控机制的研究,课题组前期研究已通过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条件的NONHSAT248596.1和miR-146a-5p,尚缺乏体内实验来验证上述调控机制。目的:探究NONHSAT248596.1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4型趋化因子受体轴介导体内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进程中对miR-146a-5p发挥的竞争性内源性RNA调控作用。方法:取36只新西兰兔,通过向右侧后肢膝关节注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溶液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lncRNA组、mi RNA组、ce RNA组、对照组分别向造模膝关节内注射NONHSAT248596.1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mi R-146a-5p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mi R-146a-5p+NONHSAT248596.1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及空慢病毒载体。造模第4,8,12周,取膝关节软骨组织和软骨下骨组织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与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4组软骨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变表现,造模第4周时,lncRNA组软骨组织中的软骨细胞肿胀、细胞极性消失,细胞外基质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撕裂的关节镜下一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20年6月在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撕裂的患者,对其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半月板桶柄撕裂缝合修复手术。结果 29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24~76个月,平均29.7个月。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压痛、关节交锁和半月板挤压试验皆为阴性,以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Lysholm、膝关节活动度主观评价指标评分均有了显著性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撕裂修复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