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与恒速输注行全身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头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CI组和恒速输注组,TCI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身静脉麻醉,恒速输注组行恒速输注全身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用药量,插管时及术毕停药不良反应.结果:TCI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较小.插管反应较轻.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身静脉麻醉诱导更平稳,术中麻醉深度更易控制,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而安静.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效果。②方法选择需行人工流产的早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为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C组为异丙酚组。A组瑞芬太尼以TCI泵设定血泉靶浓度1ng/mL给药并维持;B组芬太尼予1μg/mL单次静注,两组随后静注异丙酚0.5mg/kg;C组:异丙酚予2mg/kg持续静注60秒。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异丙酚总用量、术申监护数值(包括SBP,DBP,HR,SPO2,BIS)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和VAS评分。③结果A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最短,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丙酚用量仅(60.2±18.4)mg,3组中用量最少,与B、C组比较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中各组监测值均有一定的下降,与诱导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其中以C组下降幅度最大。BIS值,A组为65.4±12.5较B、C组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处于麻醉较践的状态中。VAS评分,A和B分别为9.9±0.2、9.5±1.3,较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术中循环稳定,苏醒迅速,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0.2%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患儿进入手术室基础麻醉后,R组注入0.2%罗哌卡因1ml/kg,B组注入0.2%布比卡因1ml/kg,术中泵注丙泊酚3mg/(kg.h),再依据需要,间断静脉推注氯胺酮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辅助氯胺酮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似,氯胺酮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2%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安全有效,与布比卡因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患者对麻醉信息的需求调查分析。方法针对数据调查采用较为便利的取样方式,对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择期术前患者进行有效的调查分析,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根据受教程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且全部接受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对术前麻醉教育内容和术前麻醉教育、麻醉访视及麻醉门诊的期待对比中,对照组比例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对手术期望值的增高,手术时采用的麻醉方式及操作程序需求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对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所传达的知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举动也为患者加强信心、减少并发症给予助力,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0 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接诊的 60 例子痫前期孕妇,以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以舒芬太尼 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新生儿 Apgar 评分、脐 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在插管及切皮时,观察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在胎儿娩出时,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 后 1 min 及 5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氢离子浓度指数(pH)、二氧化 碳分压及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相比,对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不影响新生儿 Apgar 评分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和骶管阻滞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60例,男52例,女8例,年龄1~3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骶管阻滞组(CA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0.2%罗哌卡因1ml/kg进行TAP阻滞或骶管阻滞。记录术后6、12、18、24h的FLACC评分、每6小时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拔除导尿管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hCA组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少于TAP组,FLACC评分明显低于TAP组(P0.05);术后12、18、24h两组患儿舒芬太尼消耗量和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组拔除导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CA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P阻滞和骶管阻滞均能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骶管阻滞的早期镇痛效果优于TAP阻滞,而TAP阻滞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将进入术后恢复室后发生EA的49例患者纳入EA组,将未发生EA的151例患者纳入非苏醒期躁动(NEA)组,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价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置管宣教、入术后恢复室后有寒颤、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应用右美托咪定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EA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入术后恢复室后有寒颤、疼痛程度越高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EA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P <0.05);术前置管宣教、应用右美托咪为EA发生的保护因素(OR <1,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0.950,95%CI为(0.907,0.992),P <0.001,灵敏度为93.878%,特异度为96...  相似文献   
9.
可乐定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可乐定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应。方法:取40例A SAⅠ~Ⅱ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可乐定100ug 0.75%左旋布比卡因15m l),B组(0.75%左旋布比卡因15m l),每组20例,分别记录硬膜外给药后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消失时间,麻醉阻滞的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术中血压的变化以及辅助用药。结果:A组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明显比B组短,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消失时间A组明显比B组长,镇静、镇痛效果A组明显比B组好,在麻醉阻滞最高平面和血压变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乐定100ug 0.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能增强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