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IL-13的表达及血清循环复合物(CIC)浓度的影响,探讨芪蓟肾康颗粒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芪蓟肾康颗粒及替米沙坦于实验第8周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周,至实验12周末取血检测CIC含量,取肾脏组织检测IL-1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蓟肾康颗粒中、高剂量组IL-13表达下降(P<0.01),芪蓟肾康颗粒各剂量组血清CIC浓度均下降(P<0.01)。与替米沙坦组比较:芪蓟肾康颗粒中、高剂量组IL-1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各剂量组血清CI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蓟肾康颗粒有调节IgA肾病大鼠肾组织IL-13表达及血清CIC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信号通路Smad3,Smad7mRNA的基因表达影响,初步明确其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常规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RT-PCR法检测Smad3,Smad7mRNA表达。结果:小复方组抑制系膜细胞Smad3mRNA的表达最为明显,促进Smad7mRNA表达最为明显,与各单味药组、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1或P 0. 05)。结论: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可有效地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Smad3mRNA的表达,有效地促进系膜细胞Smad7mRNA表达,并优于单味药,从而达到抗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提取物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提取物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取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高、低剂量组(生药:30,15 g·kg-1)的含药血清;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刺激因子,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使其发生增殖;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法)检测系膜细胞IL-6,MCP-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IL-6有显著抑制作用,与Ang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MCP-1有显著抑制作用,与Ang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可能通过抑制IL-6,MCP-1的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防治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芪蓟肾康方通过JNK 信号通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血管紧张素域刺激系膜细胞增生,给予芪蓟肾康方黄酮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液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1(AP-1)、纤维粘连蛋白(FN)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 法检测JNK、A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 及FN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 m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芪蓟肾康方可以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JNK、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JNK信号转导,降低AP-1的活性,减少FN的增殖,从而减轻GMC增生,延缓肾小球的损伤,防止肾小球的硬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精准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在人类基因组中被挖掘的海量遗传学信息,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有利于指导肾脏疾病从传统诊疗向精准个体化诊疗的转型。本文就lncRNA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黄芪、太子参(益气摄血组),牡丹皮、丹参(凉血化瘀组),紫草、益母草(解毒化瘀组)3组药对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取中药药对的含药血清.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刺激因子,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使其发生增殖.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观察各组间MMP-2,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益气摄血组对TIMP-2抑制作用显著,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他2组虽有抑制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组药对对MMP-2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太子参可通过抑制TIMP-2的基因表达,发挥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药理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影响,探讨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靶点.方法 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取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高、低剂量组的含药血清;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刺激因子,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使细胞外基质发生积聚.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系膜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结果 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在24、48、72 h不同时间点,Ⅳ胶原含量分别为总黄酮高剂量组:(4.635±0.645)、(4.645±0.555)、(5.170±0.420) μmol/L,总黄酮低剂量组:(5.095±0.355)、(4.945±0.465)、(5.340±0.340) μmol/L;纤维粘连蛋白的含量分别为总黄酮高剂量组:(246.5±15.0)、(245.0±11.0)、(195.6±11.0) μmol/L;总黄酮低剂量组:(256.0±12.0)、(256.0±12.0)、(223.6±37.0) μmol/L,二者含量均显著降低,与血管紧张素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表达来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明确了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对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及TNF-α和MCP-1表达的影响,判定其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有效性,探讨其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蓖麻油合并四氯化碳混合物,尾静脉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复制实验性IgA肾病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总黄酮高剂量组,总黄酮低剂量组,替米沙坦组,检测各实验组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肾组织MCP-1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尿红细胞计数(113.57±32.5)个/μL和24 h尿蛋白排出量(593.51±114.01)mg/24 h,血清中TNF-α(882.33±21.39)μmoL/L,肾组织MCP-1(23.53±4.13)μmol/L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经治疗5周后,总黄酮高剂量组大鼠的尿红细胞计数为:(48.42±22.27)个/μL,总黄酮低剂量组为:(51.38±25.94)个/μL,替米沙坦组为:(59.15±11.01)个/μL;总黄酮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排出量为:(286.46±134.33)mg/24 h,总黄酮低剂量组为:(358.43±167.79)mg/24 h,替米沙坦组为:(263.91±126.42)mg/24 h,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黄酮高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为:(844.00±95.12)μmol/L,黄酮低剂量组为:(943.44±132.32)μmol/L,替米沙坦组为:(713.44±20.1)μmol/L;黄酮高剂量肾组织MCP-1含量组为:(17.50±2.89μ)mol/L,黄酮低剂量组为:(19.68±2.94μ)mol/L,替米沙坦组为:(16.70±2.09μ)mol/L)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蓟肾康颗粒总黄酮能有效降低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减少24 h尿蛋白的排出量,降低血清中TNF-α,肾组织MCP-1的表达,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太子参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太子参对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1)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取中药的药理血清。(2)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作为刺激因子,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使其发生增殖。(3)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观察各组间MMP-2及TIMP-2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黄芪、太子参对TIMP-2有显著地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MP-2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太子参通过抑制TIMP-2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斑愈肾复方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3(IL-13)的表达及血清循环复合物(CIC)浓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和消斑愈肾复方组,每组各10只。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制备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消斑愈肾复方及替米沙坦于实验第8周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周,至实验12周末取血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取肾脏组织检测IL-1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斑愈肾复方组IL-13表达和血清CIC浓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替米沙坦组比较,消斑愈肾复方组IL-13表达和血清CIC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斑愈肾复方有调节IgA肾病大鼠肾组织IL-13表达及血清CIC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