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白藜芦醇桂皮酸酯进行初步抗炎、降脂作用的研究,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10%蛋清诱导大鼠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建立高血脂模型,分别观察白藜芦醇桂皮酸酯的抗炎作用及降血脂作用。结果白藜芦醇桂皮酸酯能显著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形成,并可显著降低高血脂动物模型血清中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的浓度。结论白藜芦醇桂皮酸酯在抗炎、降脂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桂皮酸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SP110家族在发育中的小鼠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及其是否受激素调控。方法收集不同周龄(出生后14、21、 28、35、42、49、70、90 d)小鼠睾丸及附睾组织,每周龄3只,应用RT-PCR检测HSP110家族成员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附睾中 的基因表达水平。建立小鼠去势实验模型,应用RT-PCR检测HSP110家族基因在假手术组、去势组及去势后补充睾酮组小鼠 附睾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SP110家族成员随着发育过程的进行其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HSPA4、HSPA4l、HSPH1的基因在 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中表现出先增后降,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HSP110家族4个成员在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小鼠 附睾中的表达也是先增后降,逐渐平稳。小鼠去势实验结果显示HSPA4和HSPA4l随着激素水平的降低其基因表达水平降低 (P<0.05),补充外源性激素后其表达恢复正常。结论HSP110家族成员的基因表达水平受发育调控的影响,HSPA4和HSPA4l 基因的表达受激素调控。  相似文献   
3.
厚蜂窝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子伟  刘劲松  吴培云  何其伟  项晨  王刚 《中成药》2012,34(7):1304-1308
目的研究厚蜂窝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厚蜂窝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角鲨烯(1)、9(Z)-十八烷烯酸(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4)、过氧麦角甾醇(5)、麦角甾-6β-甲氧基-7,22-二烯-3β,5α-二醇(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7)、8,14-环氧麦角甾-4,22-二烯-3,6-二酮(8)、麦角甾-3β,5α,9α-三羟基-7,22-二烯-6-酮(9)、2,2-二甲基-1-苯并吡喃-6-醇(10)、2-呋喃甲酸(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项晨  刘吉开  杜子伟  王刚 《安徽医药》2011,15(12):1482-1484
目的研究银白离褶伞(Lyophyllum connatum(Schum.:Fr.)Sing.)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银白离褶伞子实体的氯仿/甲醇(1∶1,v/v)提取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9(Z)-十八烷烯酸(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过氧麦角甾醇(4)、烟酰胺(5)、尿嘧啶(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7)、腺嘌呤核苷(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诺丽果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其伟  吴培云  梁益敏  项晨  杜子伟  王刚 《中成药》2012,34(9):1729-1733
目的研究诺丽果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乌苏酸(2)、莨菪亭(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4-epi-dunnisinin(5)、(24S)-ergost-7-en-3β-ol(6)、19-羟基-乌苏酸(7)、胡萝卜苷(8)、丁二酸(9)、1-O-(3’-methylbut-3’-enyl)-β-D-glucopyranose(10)、borreriagenin(11)、3-methylbut-3-enyl-6-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2)。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齿贝栓菌(Trametes cervina (Schw.) Bre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齿贝栓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波谱学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甲异咯嗪(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N-乙酰酪胺(3)、对羟基苯乙醇(4)、2,3-丁二醇(5)、对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乙酸(7)、对羟基苯丙酸(8)、尿嘧啶(9)和二氢尿嘧啶(10)。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其中化合物3、8、10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牡蛎状栓菌(Trametes ostreiformis(Berk.)Murr)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牡蛎状栓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过氧麦角甾醇(2)、dyso-densiol(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吲哚乙酸(5)、5-羟甲基糠醛(6)、对羟基苯乙醇(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VW-MRI)技术探讨不同类型脑梗死病人的大脑中动脉(MCA)斑块体积和豆纹动脉(LSA)数量、长度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可疑脑卒中或其他脑血管病行头颅MRI检查的病人58例,均经VW-MRI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单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病人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60.92±12.21)岁],根据其MR影像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较大皮质下梗死(LSI)]组21例和小动脉闭塞型[较小腔隙性梗死(SLI)]组18例;其余19例无急性脑梗死灶且单侧MCA无斑块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男8例,女11例,年龄42~81岁,平均(63.84±12.05)岁]。由2名放射科医生统计3组临床资料并测量LSA长度、数量,利用斑块软件测量LSI组和SLI组的MCA M1-2段斑块体积。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梗死类型的影响因素。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 3组病人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I、SLI和对照组的LSA平均分支长度和分支数量分别为13.48±2.99、15.8±2.71、(16.4±2.69) mm和2.00±0.77、2.78±0.94、(3.11±1.15)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SI组的分支长度、数量最小(P<0.05),SLI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I组的斑块体积大于SLI组[分别为(87.5±17.7) mm3、(75.5±9.4) mm3,t=2.579,P=0.014]。LSA长度越短和分支数越少则LSI型的风险增加,OR(95%CI)值分别为0.665(0.497~0.890)、0.253(0.106~0.604)。2名医师测量斑块体积和长度的一致性较好,ICC分别为0.78和0.84。结论 采用VW-MRI对MCA及LSA成像有助于揭示深穿支梗死类型的发生机制,其中MCA斑块体积及LSA数量和长度是影响脑梗死分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