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PACS (Picture Achie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临床带教的8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为结合PACS的CBL教学组;对照组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组,通过2组学生的客观考核成绩与主观效果评价,对比2种方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客观考核成绩及主观效果评价的多个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了PACS的CBL模式教学可有效提高临床带教的效率,提升临床带教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2.
苦丁茶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药物干预作用时间与浓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丁茶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干预作用的最适宜时间与浓度。方法从苦丁茶老叶中提取熊果酸并纯化与鉴定,用5,10,20,40,80,100μmol-L-1 6种浓度的熊果酸,持续作用于在培养的鼻咽癌细胞24,48,72,96,120 h后,用MTT法检测鼻咽癌细胞被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40,80μmol-L-1的苦丁茶熊果酸经过24 h的作用,抑制NCE-2细胞分别为(41.21±0.25)%和(94.11±0.37)%,两者均能阻滞鼻咽癌细胞于G0/G1期;其阻滞率分别为(73.41±0.17)%和(75.26±0.18)%,40μmol-L-1苦丁茶熊果酸作用24 h时,鼻咽癌细胞即出现细胞萎缩,细胞黏附能力下降,一些细胞逐渐发生碎裂而死亡,细胞数量明显变少;作用48 h后细胞萎缩,轮廓改变程度更深,呈现部分细胞悬浮,黏附能力丧失,发生碎裂而死亡细胞增多,贴壁存活的细胞数量更少。结论从苦丁茶提取的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有较强的干预作用,药物干预的最适宜作用浓度为40μmol-L-1,药物干预后形态学观察的最适宜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TMT)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 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筋脉瘀滞证、肝肾亏虚证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血清差异蛋白质,初步寻找出两种不同证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SONFH筋脉瘀滞证患者、肝肾亏虚证患者及健康人各5例血清,应用TMT联合2D-LC-MS/MS检测技术,寻找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共筛选出IGHV3-7、IGHV1OR15-1、ABCB9、FGB、F13A1、FGG、FGA SAA1、ACTB、CRP共10个表达差异倍数在两倍以上显著表达的蛋白质。其中IGHV3-7、IGHV1OR15-1、ABCB9、FGB、F13A1、FGG、FGA筋脉瘀滞组中显著表达;SAA1、ACTB、CRP肝肾亏虚组中显著表达。结论:IGHV3-7、IGHV1OR15-1、ABCB9、FGB、F13A1、FGG、FGA可能是SLE合并SONFH筋脉瘀滞证潜在的血清特异性蛋白标志物;SAA1、ACTB、CRP可能是SLE合并SONFH肝肾亏虚证潜在的血清特异性蛋白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17例(18髋)因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严重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时间1—6年,疗效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髋,良6髋,可3髋,优良率为83.3%。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型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可获得好的效果,但手术比较复杂,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人工假体的选择和正确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通脉行瘀、和营止血、行瘀血而敛新血的功效。 网络药理学:融合了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的思想,从整体角度探索药物、靶点、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背景:近年来,临床上运用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与西药相比,中药成分复杂、靶点和机制不清。网络药理学是一门新兴且热门的学科,网络药理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注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相吻合, 符合中医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三七主要活性成分,构建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对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进行科学阐释。 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三七的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股骨头坏死疾病的作用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利用ClueGO插件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与结论:筛选出8个三七化学活性成分,98个三七药物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潜在靶点。GO富集结果表明三七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应激的应答等生物过程,KEGG靶点分析表明三七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氨基末端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来发挥免疫炎症作用。三七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过程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三七抗免疫炎症作用机制的研究甚至进一步开展中药复方治疗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ORCID: 0000-0001-5801-8391(曾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探讨对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青少年股骨颈骨折48例,年龄8~45岁,其中新鲜骨折39例,陈旧性骨折9例,应用闭合穿钉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及中药辨证内服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1.5~6年,观察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据主要临床症状和X线片诊断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l3例,占病例总数的27%,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7.1%。结论:认为牵引、复位质量、内固定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有关。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中导出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ONFH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职业、籍贯等信息。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劳动强度分布情况。结果:符合要求的ONFH患者共1859例,男1314例、女545例。18~35岁286例,36~55岁930例,56~75岁571例,>75岁72例。男性患者年龄小于女性[(48.24±12.55)岁,(55.48±14.98)岁,t=-10.686,P=0.001]。华中地区529例,华东地区527例,西北地区303例,华北地区220例,华南地区219例,东北地区36例,西南地区25例。体质量过低者(BMI<18.5 kg·m^-2)64例、体质量正常者(18.5 kg·m^-2≤BMI<24.0 kg·m^-2)815例、超重者(24.0 kg·m^-2≤BMI<28.0 kg·m^-2)736例、肥胖者(BMI≥28.0 kg·m^-2)244例,其中超重和肥胖患者占53%。Ⅰ级体力劳动者(文职人员、退休人员、公务员等)362例、Ⅱ级体力劳动者(医生、教师、司机、工程师等)111例、Ⅲ级体力劳动者(电工、清洁工等)15例、Ⅳ级体力劳动者(农民、工人等)998例、其他(自由职业、无业人员)373例,其中Ⅳ级体力劳动者占54%。结论:此次基于CONFHD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ONFH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较女性早;超重和肥胖者及从事Ⅳ级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较高;患者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和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文献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 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7项RCTs,620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为3127例,对照组为30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5. 54,95%CI(4. 44,6. 92),P 0.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VAS疼痛评分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MD=-1. 21,95%CI(-1. 39,-1. 02),P 0.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MD=19. 43,95%CI(3. 34,35. 51),P=0. 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项RCTs报告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减轻膝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受RCTs质量的限制,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RCTs予以证实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联合药物内服外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瑞昔布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壮医针刺“梅花穴+膝关常穴”“膝舒方”内服、“膝痹外洗方”外洗患膝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医针药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land型骨折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型36例,采用闭合复位先矫正骨折远端的旋转移位,再矫正尺偏移位,然后才矫正向后方移位、X线透视下达到解剖复位.从肱骨内、外上髁远端钻入克氏针至对侧骨皮质固定.石膏托屈肘80°固定.结果 36例患儿平均住院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