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紫色征对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作用。方法 研究对97例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紫色征进行分组,出现紫色征患者为观察组,共32例,未出现紫色征患者为对照组,共65例;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的方式平衡观察组(紫色征组)与对照组(非紫色征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减少研究对象的选择偏倚,研究结局为ESVD术后再出血率。结果 匹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7.0% vs 36.7%)与6月再出血率(10.9% vs 26.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385);匹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8.2% vs 56.4%)与6月再出血率(5.0% vs 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4)。结论 紫色征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低再出血风险的指标,为此类患者内镜序贯治疗管理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探究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同时分析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获取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处方数据,利用R语言、SPSS、IBMSPSSModeler软件对专利复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分析专利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核心药对的潜在靶点及通路进行预测,构建“中药-成分-靶点”及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 数据挖掘共纳入中药复方151条,中药352味,其中高频中药共26味,关联规则分析共筛出核心药对76项,包括中药7味,聚类分析共得到7类,包括3个聚类方,3个聚类药对及1个单药,选取核心药物组合“柴胡-当归-黄芪-党参-白术-升麻”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药物组合核心活性成分10个,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异鼠李素、甲氧异黄酮、β-谷甾醇、豆甾醇及毛蕊异黄酮,核心作用靶点14个,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FOS(FOS)、原癌基因JUN(JUN)、原癌基因MYC(MY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胱天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抑制蛋白(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雌激素受体(ESR1)、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稳定,平均最低结合能为-6.23kcal/mol。[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多以补益虚损为法,辅以活血通经、舒筋通络等,其核心药物组合“柴胡-当归-黄芪-党参-白术-升麻”主要通过参与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机制,作用于突触后膜等细胞成分,影响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发挥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作用,并可能通过靶向EGFR治疗胸腺相关型重症肌无力,可为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香参丸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分子机制。方法 2023年 1―5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 TCMSP)收集香参丸的有效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利用基因表达综合( GEO)数据库筛选 UC相关靶点,将香参丸与 UC的交集靶点信息上传至 STRING并通过 Cytoscape 3.7.2可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 PPI)网络。使用 Metascape数据库进行 KEGG与 GO通路富集分析并预测香参丸作用 UC的相关通路,并绘制“中药 -成分 -疾病 -靶点 -通路”网络,利用 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香参丸主要成分 136个、靶点 243个, UC相关靶点 1 750个,香参丸与 UC交集靶点 37个,筛选出关键成分槲皮素、刺芒柄花素、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等,关键靶点如 NOS2、PPARG、IL1B、MMP2以及 ICAM1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稳定,平均最低结合能为 .5.598 6 kCal/mol。KEGG与 GO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香参丸参与多种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其涉及的主要通路有 TNF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HIF-1信号通路以及 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香参丸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改善 UC症状,其主要成分槲皮素、刺芒柄花素、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等可能通过 TNF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HIF-1信号通路以及 MAPK信号通路等作用于 NOS2、PPARG、IL1B、 MMP2等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中,抑酸药物的使用以及出血状态等会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诊断造成干扰,关于尿素呼气试验(UBT)和粪便抗原检测(SAT)应用于出血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报道并不一致。目的明确UBT和SAT用于PUB患者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收集有关PUB患者运用UBT和/或SAT诊断H.pylori感染的诊断准确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03-31。提取资料并应用QUADAS-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和网络Meta分析模型(NMA)合并诊断试验效应量;采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的方法探究异质性的来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总计25项研究,包含1 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UBT、SAT诊断PUB患者H.pylori感染的合并灵敏度为0.90〔95%CI(0.79,0.95)〕、0.89〔95%CI(0.81,0.94)〕,合并特异度为0.91〔95%CI(0.86,0.95)〕、0.75〔95%CI(0.59,0.87)〕,合并诊断比值比为88.89〔95%CI(31.01,254.82)〕、24.35〔95%CI(13.76,43.0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0.07〔95%CI(6.07,16.71)〕、3.60〔95%CI(2.11,6.12)〕,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1〔95%CI(0.05,0.24)〕、0.15〔95%CI(0.09,0.24)〕,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90,0.95)〕、0.91〔95%CI(0.88,0.93)〕。Meta回归提示,取样时间对UBT和SAT的灵敏度异质性存在影响,取样时间和H.pylori感染判定标准对UBT的合并特异度异质性存在影响。Deek漏斗图提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潜在发表偏倚(PUBT=0.53,PSAT=0.64)。结论UBT具有更好地发现PUB患者H.pylori感染的能力,对疾病诊断的帮助优于SAT。鉴于SAT的假阳性结果,针对PUB患者不推荐单独使用SAT,同时依据取样时间与诊断效能的负相关性,为尽量避免质子泵抑制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推荐血流动力学稳定条件下尽早完善H.pylori相关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地榆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地榆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药物靶标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结直肠癌的相关靶点。将地榆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结直肠癌的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将有效活性成分和共同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针对共同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Metascape线上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个地榆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获得地榆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154个和结直肠癌相关靶点1 908个,取交集后获得共同靶点94个。PPI网络显示,地榆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作用靶点包括肿瘤蛋白p53、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肿瘤坏死因子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地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