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阈下抑郁患者进行早期预防、诊断与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或延缓抑郁症发病。文章从"防、诊、治"3个方面切入:一是通过体育锻炼、结合气功疗法,调节阴阳偏性,修正人格,加强保健预防;二是进行阈下抑郁中医症状本质及中医相关症状与阈下抑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而推进阈下抑郁状态辨识及中医药治疗阈下抑郁疗效评价等研究;三是加强以心理治疗为主,针药联合的阈下抑郁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状态学"理论,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以期为阈下抑郁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健康中国2030"战略被提出以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管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现有的人才配备难以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本文基于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从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管理及医疗体制改革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医健康管理的需求所在,并针对我国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提出目前该领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旨在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平稳、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恒动观为着眼点,用动态变化的眼光看待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探讨恒动思维对中医理论的影响,并结合恒动观,分析误诊常见原因。四诊信息采集的误判与不全,辨证论治与选方用药忽视动态变化以及从医者受到思维定势与经验主义思维的影响是导致中医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揭示出恒动观在中医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成为国家战略,人们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中医“治未病”理念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这一思想尚未普及,大众对其理解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以致“治未病”理念未能很好地运用于健康管理活动中。因此,笔者就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全民健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异常健康状态,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当前阈下抑郁辨识无标准、缺少整体动态的抑郁状态辨识方法导致了抑郁状态的辨识难、干预难和评价难.文章基于中医状态学理论,通过全面整体的状态信息采集,进行连续动态的状态评估,根据辨识结果提供精准个性的状态干预方案,形成了整体、动态、个性化的抑郁状态辨识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