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胃尔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临床观察了胃尔康片对慢性胃炎(CAG)脾胃阴虚证的疗效。采用单盲法,对照药为维酶素。两组服药前后作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治疗组323例中临床治愈118例(36.53%),显效135例(41.79%),有效61例(18.89%),无效9例(2.79%)。总有效率97.21%。对照组105例中显效8例(7.62%),有效35例(33.33%),无效62例(59.05%);总有效率40.95%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石淋”范畴。我们自1978年至1985年上半年共收治本病88例,以通淋排石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达72.7%,有效率达87.5%。一、临床资料收治对象:①以输尿管结石为主,结石长径不超过1.8厘米,横径不超过0.8厘米。②以急性发作病例为主,缓解期超过一个月者,动员其待急性发作时再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对"血瘀"学说有了更新的研究,本文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血瘀证概念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血瘀证"的概念,经现代研究认为是"血脉不通"、"气血瘀阻"而造成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变性、萎  相似文献   
4.
胃治灵片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斌  李春越 《中成药》1991,13(6):43-43
胃治灵(抗胃萎)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新剂。根据临床应用结合中医辩证论治原则,采用不同配方,分别制成胃治灵Ⅰ号片和胃治灵Ⅱ号片。Ⅰ号片由制马钱子、山楂、乌梅等7味药组成,为全浸膏片,主治胃阴虚型(胃酸偏低)患者;Ⅱ号片由制马钱子、厚朴等6味药组成,为加厚朴原粉的半浸  相似文献   
5.
尿路感染通常是指泌尿系统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肾盏以及肾间质等部位的细菌感染。这是临床的常见病之一。有人认为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某些尿路感染的病例在临床上并无症状,直到尸检时才被发现,因而就造成了临床上及早诊断和彻底治疗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文中对100例男性脑血管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主要指标观察分析,并与100例健康男性作对比,以分析探讨血液流变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同时我们采取降低血液粘度措施,使部分病人减轻病情,恢复健康,结果分析如下。资料来源经CT或MRI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萎缩等已确诊的男性脑血管病100例,年龄38岁~78岁,平均57.3岁,并从体格检查健康的正常人中选出年龄相当的男性100例作为对照。检测方法1.仪器;采用无锡医疗电子仪器厂产WTP—5型全自动电子计时毛细管粘度计、红细胞电泳仪,体外血栓形成血小…  相似文献   
7.
8.
1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观察徐志寿,李春越,马淑宁,陈瑞林,张海桅,徐强,刘德平本文对10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检测,并与同等数量的正常人作了对比,为临床诊断及病情的估价提供依据。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1991年5月至1...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原发性肝癌23例、肝硬变失代偿期47例和肝内良性肿瘤12例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含量,并以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血浆MMS含量(x±sU/dl)肝内良性肿瘤患者(225±18)与健康人(246±13)之间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肝癌患者299±43)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人(P<0.001);而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158±63)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人和肝癌患者(P<0.001)。指出血浆MMS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病的严重程度。同时,结合其它检查对失代偿肝硬变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1975~1982年我们收治本病患者108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胃阴虚、胃阳虚及胃阴阳两虚三型,予中药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