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厚朴-广藿香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查询和相关文献检索筛选出厚朴-广藿香的活性成分及对应作用靶点,经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外来药物-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研究外来药物药性的新方法,并以玛咖为例对其进行阐释与验证。方法 首先整理玛咖药理作用的综述类文献,建立玛咖与其药理作用的关联,并查找相关的用药规律分析文献,建立玛咖的药理作用与传统中药的关联,再以《中国药典》或《中药学》教材为依据获取传统中药与药性的关联,最终构建出“玛咖-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进一步从该网络中解拆出每个药理作用的“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再通过处理相关数据计算玛咖的药性占比。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与现有研究基本一致,玛咖的药性应为:性微温,味甘、辛、苦;归肾、肝、脾经;功效是滋肾益精,疏肝止痛,健脾补气。结论 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外来药物中药化的进程,为拓展中药新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齐墩果酸(OA)对脾虚水湿内停模型小鼠的水液代谢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久居湿地+饮食失节”的方法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和OA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给予10 mL·kg-1·d-1生理盐水灌胃,O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1·d-1 OA灌胃,持续给药7 d。造模和给药前后观察小鼠的一般体征,测定小鼠体质量,使用烘干法测定小鼠粪便含水率和组织含水量,称量法检测水负荷指数和脏器系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尿D-木糖排泄量、血清胃泌素(GAS)、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抗利尿激素(AVP)、肾髓水通道蛋白1(AQP1)及肝脏Na+-K+-ATP酶等指标,并将OA与检测指标中的ALB、IL-6、AQP1和Na+-K+-ATP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毛发疏松、消瘦、倦怠懒惰、动作迟缓,体质量增长缓慢、自主活动次数减少、粪便含水率和组织含水量增加、水负荷小鼠体质量下降值减少、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P<0.01);尿D-木糖排泄量明显减少,血清中GAS、TP、ALB和HDL-C的水平均明显降低,TC、LDL-C、AVP、IL-6的水平均明显升高,肝脏Na+-K+-ATP酶表达明显降低,肾髓AQP1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OA各剂量组的一般体征明显好转,体质量增长加快,自主活动次数增加,粪便含水率和组织含水量降低,水负荷小鼠体质量下降值增加、各脏器系数明显降低(P<0.05,P<0.01);尿D-木糖排泄量增加,血清中GAS、TP、ALB和HDL-C的水平升高,TC、LDL-C、AVP、IL-6的水平降低,肝脏Na+-K+-ATP酶表达明显升高,肾髓AQP1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OA各剂量组的各指标恢复效果均强于自然恢复组。分子对接结果也表明OA与ALB、IL-6、AQP1和Na+-K+-ATP酶具有较强的结合亲和力。结论 OA能改善脾虚水湿内停小鼠的水液代谢异常,为其潜在临床新用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湿邪"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治疗COVID-19轻型和普通型阶段4个方剂寒湿郁肺方、湿热蕴肺方、寒湿阻肺方、湿毒郁肺方的"方剂-中药"网络;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筛选相关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并分别整理出每个方剂的成分;借助Omic Share平台绘制4个方剂成分的韦恩图;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各方剂共有成分的靶点,并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将二者绘制为韦恩图,筛选出共有靶点;用STRING平台分析共有靶点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以及所有预测靶点与HIV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通过OmicShare平台和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筛选出4个方剂的22个共有成分,预测到的268个靶点中有31个与COVID-19相关,其中3个靶点与ACE2有直接的相互作用,有129个靶点与4个HIV蛋白存在相互作用,通过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分别筛选出87条通路和141条条目。结论确定了治疗COVID-194个方剂的共有成分与湿邪的联系;推断中医药从"湿邪"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病毒、抗炎症、调控免疫系统、负向调节宿主细胞凋亡、消血栓、修复肺部损伤等;2-羟基异氧丙基-3-羟基-7-异戊烯-2,3-二氢苯并呋喃-5-羧酸具有较大的潜在抗疫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