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中、高浓度臭氧注入猪正常椎间盘后不同时间段髓核组织的变化,探索既高效又安全的臭氧浓度,为临床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型猪10只,于透视下用21G Chiba针刺入猪腰椎间盘中心部,经穿刺针注入臭氧3 ml,重复3次,在椎间孔处注入5 ml于椎旁组织内。其中L5~6,L4~5,L3~4和L2~3分别注入臭氧浓度为90μg/ml,60μg/ml,30μg/ml及无菌空气,L6~S1不进行任何干预,为空白对照。分别在注射后1天、1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处死动物各2只,在相同时间点进行CT及MR检查。处死后取出椎间盘及椎旁肌肉标本,作大体和光镜下观察,对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内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臭氧浓度越高,增高趋势越明显。术后MRI随访1个月时高浓度组髓核信号T2加权开始减低,其他组不明显。术后2个月注射组所有椎间盘信号均减低,臭氧浓度越高,信号减低越明显。光镜下1天出现髄核细胞的肿胀变性,1周髄核细胞出现与注射浓度正相关的体积缩小和基质含量减少,此后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取代髄核组织,在3个月时,高浓度组髄核干涸的程度,继发纤维化均较中、低浓度组高,并且出现相邻椎体骨性融合。中、高浓度椎旁肌肉注射1周时出现肌纤维肿胀变性及间质黏液变性。结论臭氧浓度越高,髄核的干涸效果越明显,椎间盘退行性变也越明显。高浓度臭氧盘内注射,3个月后椎间盘退变严重,不宜进行临床应用,椎旁肌肉内不宜注射中、高浓度臭氧。  相似文献   
2.
踝肱指数异常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踝肱指数(ABI)增高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解放军第306医院2003--2005年门诊及病房收治的49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以ABI〈0.90为低ABI组(n=39),0.90≤ABI≤1.40为正常组(n=353),ABI〉1.40为高ABI组(n=101);同时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ABI与正常ABI组比较,腰围、腰臀比、C反应蛋白、尿酸显著增高,吸烟率及高血压合并症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ABI〉1.40的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需要将这些患者与ABI〈0.90的患者同样重视。  相似文献   
3.
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的肿瘤,为卵巢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60%,其中恶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是妇科临床和病理工作者经常碰到的疾病。由于良性或恶性  相似文献   
4.
李家玟  李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99-1600
目的对指导母乳喂养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356例孕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本院自定的指导母乳喂养路径进行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常规母乳喂养指导,比较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率为95.51%,理解并掌握母乳喂养知识者占80.34%,母乳喂养率为96.63%;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为78.65%,理解并掌握母乳喂养知识者占61.23%,纯母乳喂养率为79.7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及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导母乳喂养路径的应用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更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也为管理者提供了详细的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1],是慢性肝病的最严重并发症.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约55万,占人类恶性肿瘤的5%,是癌症相关的第三大死亡因素.从地域分布来看,东亚和非洲发病率最高.然而,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升高.肿瘤的分期以及背景肝病的严重程度是制订治疗计划的关键因素.尽管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然不良,多数报道中位生存期少于6个月[2].外科手术,包括肝叶段切除或肝移植,仍然被认为是主要的根治方法,但是多数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对于这些患者只能选择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编制口腔种植专科无牙颌患者种植义齿修复术的临床护理路径文本,为实施规范的牙列缺失—种植义齿修复术整体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分析法和循证方法初步拟定牙列缺失—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护理路径文本结构、各时间段表格样式、护理项目和健康指导,形成临床护理路径文本初稿,经咨询口腔种植专家、专科临床护士讨论及验证后定稿。结果形成的牙列缺失—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护理路径文本包括评估、护理、健康指导等项目。结论牙列缺失—种植义齿修复术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实际且全面,可用于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的护理,能提高种植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3个月突发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患者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周,再发加重4 h”入院,经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及个体化药物治疗,5 d后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胱抑素(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的10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硝普钠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硝普钠治疗)与联合治疗组(在硝普钠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胺治疗);治疗7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CysC、Hcy、血浆BNP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4.44%比77.78%,P=0.012)。治疗后,与硝普钠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2.86±9.23)%比(55.06±9.64)%]、每搏指数(SI)[(29.04±5.36)比(35.48±5.71)]显著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73±6.38)mm比(55.41±6.04)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2.91±4.36)mm比(37.18±4.18)mm]显著缩小,血清CysC[(1.42±0.24)mg/L比(1.07±0.18)mg/L]、Hcy[(19.38±3.38)μmol/L比(17.09±2.97)μmol/L],血浆BNP[(1968.74±159.76)pg/ml比(1105.96±118.53)pg/m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781)。结论: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硝普钠,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并可降低血清CysC、Hcy、血浆BNP水平,对预防病情恶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据《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年11月报道】题:直肠吲哚美辛栓剂量递增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作者Fogel EL等)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直肠100 mg吲哚美辛栓能有效降低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最佳剂量尚不明确,且胰腺炎的发生率仍较高。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Fogel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比较了两种剂量方案的直肠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疑有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两位有资质的影像科医师对CT和MR图像进行阅片,从肠壁形态、病变部位(十二指肠、近段回肠、远段回肠、近段空肠、远段空肠)及累及范围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内镜活检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0例患者经手术及内镜活检证实有33例患者存在35处小肠肿瘤性病灶(5例腺癌、6例淋巴瘤、18例间质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及1例脂肪瘤);CT对小肠肿瘤性疾病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100%(27/27)、90.9%(30/33)、95.0%(57/60),MR分别为100%(27/27)、97.0%(32/33)、98.3%(59/60),两者的诊断效能相近。结论 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均是小肠肿瘤性疾病的有效诊断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