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神经纤维瘤的疗效.方法 对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中药治疗.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近1年来未再抽搐,四肢肌力明显改善.结论 健脾温肾为根本之法,化痰解毒为辅佐之术,并坚持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治疗此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循证医学理论在临床研究中的不断应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正在临床中积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具有协作单位多、样本量大、观察及随访的周期长、方法学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临床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的要求、内容及程序并结合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实际工作进行相关探讨,希望能对临床研究的质量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证候分布及证候要素组合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83例中晚期NSCLC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70项中医四诊信息,对每一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作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83例中晚期NSCLC中共有25种辨证分型,出现比例较大的有:气阴两虚型、气虚型、气虚血瘀型、痰湿瘀阻型;气虚、血瘀是主要证候要素,分别占65.7%、48.4%,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阴虚、痰湿、饮停胸胁、痰热、气滞、阳虚;常见两两证素组合依次为:气虚与血瘀、气虚与阴虚、痰湿与血瘀、气虚与痰湿、阴虚与血瘀.结论 初诊中晚期NSCLC证候分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以辨证素为切入点,证素间相互组合成证的辨证思路比较符合中晚期NSCLC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4.
5.
分析当前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建立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体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借鉴现代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方法,以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为支撑,结合专家经验,有选择地将中医证候、肿瘤大小、生存质量、治疗到进展的时间(TTP)、中位生存期、带瘤生存期、总生存期、临床受益率、卫生经济学、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等指标纳入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中,并确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认为目前急需建立符合中医药治疗肿病特点,客观、科学并能广泛被国内外认可和接受的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吉益东洞是日本近世汉方医学著名大家,他开创了日本汉方“方证相对”的新特色,是日本古方派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其著作的显著特点是将重心放在明确把握处方的适应证上,反对思辩性、理念性东西。临床上唯务求实,研究医方,力倡“亲身实验”,推重实效,竭力反对理论上的穿凿附会。东洞的“方证相对”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八纲,而不用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及脏腑经络的理论解释。研究吉益东洞对我们研读《伤寒论》以及认识《伤寒论》原有的学术思想,将有莫大启迪。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寻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及靶向治疗导致皮疹患者的用药规律,用客观数据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联机处理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朴炳奎教授临床诊疗电子信息化模板的数据库中37例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含14例皮疹患者)。结果:通过数据挖掘,显示出朴师处方的核心思想以益气健脾为主,结合化痰祛湿、清热解毒为治则,体现出扶正与祛邪、辨病与辨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学术思想。结合专家访谈的形式,确立解毒消疹方的组成。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朴师治疗肺癌的扶正固本、祛邪解毒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得到了相互印证;确立了解毒消疹方的组成,即白芍、金银花、地肤子、蝉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和复诊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中医慢病管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和中药口服治疗,中医慢病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包括档案建立、健康宣教、中医特色疗法指导、定期随访和联盟家属及病友等。两组治疗时间不应少于3个月。两组患者4个化疗周期之后进入随访阶段,每3个月随访1次,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以及复诊情况(包括复诊调方依从性、复查依从性、复诊时间、病例资料获取度),并评价中医慢病管理组患者对中医慢病管理平台使用的满意度。结果中医慢病管理组与对照组MST分别为(20.97±3.43)个月和(18.03±1.91)个月,mPFS分别为(10.17±0.84)个月和(7.90±0.33)个月,两组MST和m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慢病管理组较对照组复诊调方依从性和复查依从性高,复诊调方时间短,病例资料获取度更及时且完整(P<0.05)。中医慢病管理组患者对平台使用可行性调查中满意者14例(51.9%),满意度调查中满意者7例(25.9%)。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使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且在"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下患者复诊情况更佳。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手术切除是治疗可手术NSCLC最好的方法,但仅20%NSCLC患者适宜手术治疗,且30%-7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死亡。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局部切除不彻底,术前已有潜在的转移灶和播散的微小转移灶导致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法分组,观察肺瘤平膏及其拆方的抑瘤率,分析复方中两大类药物(扶正类和祛邪类)所起的作用,评价该药主要组分的疗效。方法:观察不同组分中药对Lewis肺癌小鼠体瘤体的影响,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评价中药复方肺瘤平膏的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肺瘤平膏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率为45.09%。益气方、解毒方和益气解毒方的抑制率分别为23.36%,35.51%和39.20%;析因分析的结果表明,解毒类药物的主效应与其他类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该方中的解毒类药物发挥主要抑瘤作用,而益气类药物可协同提高其作用。结论肺瘤平膏中祛邪类药物主要发挥抑瘤作用,扶正类药物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祛邪类药物的副作用,从而间接提高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