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隶属中医“中风”、“卒中”之范畴,是一种高致残、高病死率的常见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60%~80%。临床治疗以溶栓为主,但在恢复缺血脑组织血供的同时,有时却造成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苏合香预处理对健康大鼠生理状态下的安全性及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病理损伤状态下的反应性,初步探索苏合香药理预适应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为阐明苏合香"开窍"作用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Vehicle)及苏合香各剂量组[Storax 0.1、0.2、0.4、0.8、1.6 g/(kg·d)]。监测预给药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肾功能以确保用药安全性。预给药5 d后,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LDF)监测脑血流以评价、筛选模型,于缺血24 h时评价药效:改进的Zea Longa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半球水肿率,并计算总死亡率,同时检测凝血四项以观察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凝血功能。[结果]Storax 1.6 g/(kg·d)组连续灌胃给药数日后,大鼠体质量较同时同点其他各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尿素(CREA)水平显著升高(P0.05),故于后续实验中取消该组以确保用药安全;与对照组比较,Storax 0.1、0.2、0.4、0.8 g/(kg·d)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后半球水肿率及神经功能评分(P0.05),Storax 0.2、0.4、0.8 g/(kg·d)各组能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比(P0.05),并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Storax 0.2、0.4、0.8 g/(kg·d)各组能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P0.05)。[结论]苏合香药理预适应可使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病理损伤程度减轻,显示其潜在的抗脑缺血作用前景,其抗脑缺血损伤作用可能与苏合香通过改善缺血后血液高凝状态而改善脑血流有关,或为苏合香"开窍"机制之一;Storax 0.8 g/(kg·d)组同时具有药理作用及部分毒理作用,Storax 0.1、0.2、0.4 g/(kg·d)组所用剂量可视为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是加重脑缺血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Toll样受体4(TLR4)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可有效干预炎症反应的诸多环节从而减轻脑缺血损伤。文章就中药以TLR4为靶点干预脑缺血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以TLR4为靶点治疗脑缺血炎症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共同病理基础,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过程。凝血酶能通过受体和非受体途径激活血小板,参与凝血和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壁非细胞成分的累积、血管内膜合成以及释放炎症反应因子,调节血浆白细胞及血管壁细胞的炎症反应,对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  相似文献   
5.
周敏  朱金墙  康立源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25-3828
该文对近年来苏合香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脑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将苏合香经水蒸气提取、超临界CO2提取、溶剂(石油醚、乙醚)提取及顶空固相微萃取等不同提取方法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所得高含量成分进行列举,并比较共性成分;对苏合香及其复方抗脑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概述,主要包括抗脑缺血损伤、抗惊厥、抗AD记忆力缺陷及病理损伤几方面,并针对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79-2010年10月中成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共得285篇。对其使用的中成药及组成中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研究频次较高的中成药有石杉碱甲、脑心通胶囊、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等;组成中成药的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石菖蒲58次、丹参48次、川芎47次、何首乌45次、黄芪38次、人参33次;将组成中成药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结论: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成药较少,提取物类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较多,但组分明确的中成药的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清脑益智方(QNYZF)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脑血流量(CBF)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QNYZF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双侧结扎颈总动脉(2-VO)法复制大鼠VaD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采用MOOR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检测大鼠CBF,测完后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BF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QNYZF干预后,中、高剂量组大鼠CBF升高(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升高(P<0.05),而HDL-C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给予QNYZF干预后,各剂量的QNYZF均可降低VaD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P<0.05或P<0.01),而对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QNYZF可有效改善VaD大鼠的CBF,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脑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生、发展与脑血流量和神经元存活状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PKB/Akt)信号通路广泛存在各种细胞中,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中可以通过下游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途径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及脑血流量;在神经元中可以对抗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元存活,是Va D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到目前为止,一些研究发现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有必要对该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脑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神经元存活率、凋亡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清脑益智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部分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将神经元细胞(CNC)按照1×106的浓度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将CNC分为正常组(简称NC组)、缺氧复氧组(简称MC组)、正常脑脊液组(简称N-CSF组)、清脑益智方含药脑脊液高剂量组(简称QN-H组)、清脑益智方含药脑脊液低剂量组(简称QN-L组)、恩必普组(简称NBP组)。除NC组外,其余各组均在添加相应干预措施后进行缺氧24 h复氧24 h处理。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I3K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PI3K、Akt、mTOR基因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C组CNC活力(OD值)下降 (P<0.01)。CNC凋亡数目明显增多(P<0.01)。PI3K、Akt、mTOR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C组比较,QN-H组OD值升高明显(P<0.01);QN-H、QN-L、NBP组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其中QN-H组神经元凋亡数目较NBP组更少(P<0.01);QN-H组PI3K、Akt、mTOR基因表达水平均提高(P<0.05, P<0.01),QN-L组PI3K、Akt基因表达水平亦升高 (P<0.01);QN-H、QN-L、NBP组的p-PI3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脑益智方能提高缺氧复氧致皮层神经细胞活力,减少缺氧复氧引起的皮层神经元的凋亡数目,此作用可能与清脑益智方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的影响。方法培养HUVEC细胞,设空白对照组、凝血酶损伤模型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μg/L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μg/L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selection、E-selection含量。结果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μg/L、100μg/L均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P-selection含量(P<0.01),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μg/L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E-selection含量(P<0.05)。结论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表达而抗凝血酶诱导的HUVEC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