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列缺照海治疗咽喉疾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缺、照海属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八穴歌》:“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临床上我们以列缺、照海为主,治疗多种咽喉疾病,现采撷验案三则,请教于同道。1癔病性失语患者,女,19岁,高中生。患者突然失语10天。缘由10天前接成绩单后情绪激动,突然不能言语,曾去精神病中心  相似文献   
2.
徐世芬  朱博畅 《陕西中医》2009,30(12):1648-1649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T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按靳三针取穴,以智三针为主,根据具体症状配穴,留针1h,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维思通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及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靳三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口服维思通片相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系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不通、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及排便次数减少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人较多见,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1].我国慢性FC的发病率为61.7%[2].长期便秘不仅可以引起肛周疾病和结肠黑变病等,而且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等多方面的影响,FC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11-2011-08,我们应用穴位埋线治疗FC51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从专脏分型、五脏失调分型、脏腑与病理产物交织3方面综述了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理想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6.
头穴动留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穴动留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头穴动留针1 h,隔天1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主穴取顿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对照组口服维思通片.采用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为疗效评定标准,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3.4%,与对照组的60.0%疗效相当.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YGTSS量表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发声性抽动和整体损害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动留针与口服药物治疗相比,总疗效相当,但对于某些症状的改善更具优势,并且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薇  朱博畅 《中国针灸》2008,28(2):129-132
单永华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40余年,广涉群贤,勤求古训,医技精湛,应用<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解惑刺法",针对中风病不同阶段的证候,分别采用开窍解惑法、化瘀解惑法、平衡解惑法进行治疗,见识独特.擅用头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注重特定穴在临床中的运用.施针过程中注重针刺手法,提倡治神与守神,促使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体针与体针对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寻找提高针刺疗效的更佳方法。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与体针并用治疗,对照组单用体针治疗,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耶鲁综合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24/31)。对照组患者临床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46.2%(12/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并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总有效率优于单用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STC模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不同穴位调节STC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将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6只)、模型组(7只)、天枢组(7只)、上巨虚组(7只)及大肠俞组(7只)。其中,天枢组、上巨虚组及大肠俞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天枢、上巨虚及大肠俞予穴位埋线处理。继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大鼠6 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大便重量;活性碳推进试验测定碳推进百分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6 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大肠俞组(P0.01)及上巨虚组(P0.05)均高于正常组,天枢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天枢组(P0.01)。6 h内大便重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P0.01)及上巨虚组(P0.05)皆低于正常组;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Cajal间质细胞阳性细胞表达数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大肠俞组(P0.01)和上巨虚组(P0.05)都高于模型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低于天枢组(P0.01);大肠俞组高于上巨虚组(P0.05)。结论 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减少及功能异常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穴位埋线能通过改善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以达到治疗STC目的;且不同穴位调节STC存在穴位特异性,特别是天枢更具有明确治疗STC的临床选取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颈部"天穴"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天鼎、天窗、天牖、天容四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初诊日期分为2组;治疗组(单日初诊)58例采取推拿颈部天鼎、天窗、天牖、天容四穴为主治疗,对照组(双日初诊)50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0次后,观察两组ADL评分和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74.0%(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穴位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