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背景:单开门和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但它们均存在棘突韧带复合体等结构破坏大甚至完全切除、可能影响疗效的问题。目的:观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椎管容积的扩大情况,分析减压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①12个C5椎骨干燥标本模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移1,2,3mm组双侧椎板“长条状”开槽、棘突及椎板均匀后移1,2,3mm,以退让前为对照组。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并利用CT工作站的测量工具分别测量各组骨性椎管容积。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自身对照评价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骨性椎管容积平均为(1592±331)mm2,后移1,2,3mm组的骨性椎管容积分别平均为(1727±357)mm3、(1861±386)mm3、(2001±416)mm2;后移1,2,3mm组的椎管容积改善率分别为(8.53±1.05)%、(16.93±1.78)%、(25.75±2.9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36例患者治疗前JOA评分为7.97±1.73,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3.14±1.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8.55±13.71)%,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3.3%(优9例,良21例,一般6例)。结果提示,标本模拟可较好反映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的椎管容积变化,为其临床实现有效减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脊柱内窥镜等微创技术的发展,各种融合器尤其是膨胀式融合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目的:介绍自行研制的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新的 “可膨胀桥拱式椎间融合器”的设计理念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有关融合器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腰椎退行性疾病,融合器”。分析目前融合器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一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型融合器的构想。结果与结论: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50篇,排除筛选后纳入34篇进行评价。结合文献检索结果,提示了理想的膨胀式椎间融合器除体积小巧、便于植入等特性外,还应提供足够强度的椎体间支撑及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植入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参考以上条件,依据现有技术改良,研制出“可膨胀桥拱式椎间融合器”,十分便于微创植入,稳定性好,防下沉能力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单开门和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但它们均存在棘突韧带复合体等结构破坏大甚至完全切除、可能影响疗效的问题。 目的:观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椎管容积的扩大情况,分析减压效果及临床疗效。 方法:①12个C5椎骨干燥标本模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移1,2,3 mm组双侧椎板“长条状”开槽、棘突及椎板均匀后移1,2,3 mm,以退让前为对照组。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并利用CT工作站的测量工具分别测量各组骨性椎管容积。②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自身对照评价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骨性椎管容积平均为(1 592±331) mm3,后移1,2,3 mm组的骨性椎管容积分别平均为(1 727±357) mm3、(1 861±386) mm3、(2 001±416) mm3;后移1,2,3 mm组的椎管容积改善率分别为(8.53±1.05)%、(16.93±1.78)%、(25.75±2.9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36例患者治疗前JOA评分为7.97±1.73,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3.14±1.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8.55±13.71)%,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3.3%(优9例,良21例,一般6例)。结果提示,标本模拟可较好反映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的椎管容积变化,为其临床实现有效减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1~43岁,中位数39.5岁。病变节段位于C_(4~5)5例、C_(5~6)7例、C_(6~7)2例。病程2.5~5.7年,中位数3.5年。术后随访观察颈部疼痛缓解、颈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1例因出现脑血管疾病而脱落,其余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33个月,中位数27个月。2例末梢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例偶有颈部疼痛症状,均经电针等治疗后好转。13例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脊髓神经损伤。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6.01±1.21)分、术后6个月(2.23±0.63)分、术后12个月(2.23±0.63)分。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17分法)评分,术前(11.35±1.51)分、术后6个月(15.02±0.63)分、术后12个月(15.79±0.71)分。结论: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颈部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郑州市骨科医院确诊从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保守治疗无效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两组,对照组24例仅做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24例利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法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的外周血肌酸激酶(CK)值、术末的椎旁肌肉组织内CK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脊柱内窥镜等微创技术的发展,各种融合器尤其是膨胀式融合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目的:介绍自行研制的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新的"可膨胀桥拱式椎间融合器"的设计理念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有关融合器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腰椎退行性疾病,融合器"。分析目前融合器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一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型融合器的构想。结果与结论: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50篇,排除筛选后纳入34篇进行评价。结合文献检索结果,提示了理想的膨胀式椎间融合器除体积小巧、便于植入等特性外,还应提供足够强度的椎体间支撑及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植入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参考以上条件,依据现有技术改良,研制出"可膨胀桥拱式椎间融合器",十分便于微创植入,稳定性好,防下沉能力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克氏针联合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ChoⅡC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使用克氏针联合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的17例ChoⅡC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9~72岁,平均38.7岁。致伤原因:摔伤12例,交通事故伤5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6 d。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6~27分,平均10.2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定表(DASH)评分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1.6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0.6 mL;住院时间4~9 d,平均5.3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个月。锁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1周;无内固定物失效导致的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3例患者发生克氏针尾端刺激皮肤情况。17例患者均在骨折愈合后取出克氏针。末次随访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